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带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与常规ALTF修复舌癌术后缺损患者术后6个月以上的感觉、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差异,探讨局部晚期舌癌术后ALTF功能性舌再造的中远期疗效。方法研究纳入75例局部晚期舌癌(T3-4N0-3M0)患者,均行根治性舌癌切除。试验组使用带感觉和运动神经重建的ALTF行功能性舌重建,对照组使用常规ALTF行舌重建。1.根治性舌癌切除:全麻后,距离肿瘤边缘1.5~2cm切除肿瘤原发灶,同时清扫患侧口底粘膜、肌肉、舌下腺,并根据淋巴结状态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2.制备ALTF:术前超声多普勒对股外侧穿支动脉体表定位,术中依据穿支动脉的走行及口腔缺损大小设计皮瓣,试验组注意保留股外侧皮神经及运动神经分支。3.舌及口底缺损重建:于显微镜下将皮瓣的供体血管与颈部的受体血管吻合,皮瓣分别与口底、残舌、颊肌缝合,并重塑舌的外形。试验组将皮瓣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分别与受区的舌神经、舌下神经吻合。4.皮瓣监测及随访:术后密切观察皮瓣情况,预约患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复查,统计并分析舌癌患者的生存结果。5.中远期功能检测及生活质量评估:术后半年每3个月评价再造舌感觉恢复(两点辨别觉、温度觉、痛觉)及功能恢复(运动、吞咽、语音、咀嚼)。通过钡剂吞咽造影检查(video fluoroscopy swallowing study,VFSS)评估吞咽障碍类型。使用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head and neck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UW-QOL)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1.75例患者,2例皮瓣坏死改胸大肌皮瓣重新修复,皮瓣存活率97.3%。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12~72个月),排除坏死皮瓣2例、失访病例3例、未检测患者2例,纳入68例结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34例,对照组34例。总体生存率为51.5%,其中试验组为52.9%,对照组为50.0%,两组生存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999)。2.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完成感觉、功能检测的患者分别为68例、41例、24例。感觉评价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两点辨别觉、冷温度觉恢复较对照组敏感(P<0.05),痛觉、热温度觉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24个月试验组所有类型的感觉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功能评价结果:吞咽功能在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运动功能、语音功能、咀嚼功能在术后各阶段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3.吞咽障碍检测结果:25例患者完成VFSS检测,结果显示舌对食团失控制、口腔残留、吞咽延迟、舌根回缩受限、咽部残留为常见的吞咽障碍。对照组吞咽启动明显较试验组迟钝(0.21±0.01s vs 0.17±0.01s,P=0.027),口腔通过时间(0.75±0.16s vs 0.68±0.09s,P=0.026)较试验组延长,咽部通过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0.69±0.12s vs 0.60±0.16s,P=0.668)。4.生活质量评分:术后6个月咀嚼、味觉、唾液、焦虑问题突出,至术后12个月、24个月逐渐改善,但唾液评分始终较低。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应用ALTF行舌癌术后重建,术后皮瓣存活率高,并发症少,可作为局部晚舌癌术后修复的理想皮瓣。2.行带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重建的ALTF功能性舌再造,可较好恢复再造舌的感觉,有利于改善中远期吞咽功能,提高局部晚期舌癌患者的中远期生活质量。再造舌的运动功能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