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学的融摄与超越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bjl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君毅是第二代新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也是二十世纪一位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哲学家。在其甚为广大、开阔的学术堂庑中,对中国传统大乘佛学所作的诠释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即对唐君毅所作的中国佛教思想的诠释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评述、分析,并以唐君毅为个案,对“现代性语境”下中国佛教哲学诠释的方法开展了一些省查与评判。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六章,各章的具体内容摘要如下:在第一章《唐君毅诠释佛教思想之前设》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唐君毅对佛教思想的整体判释、诠释立场、诠释方法——进行了评述、分析,由此可以看出佛教在唐君毅整体宗教观及哲学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其对佛教的基本认识与态度,以及时代环境、治学方法、学思特点、价值取向等因素对其诠释所起到的潜在影响作用等。在第二章《有无、空假之辩析——唐君毅对中国佛教般若学相关义理的诠释》中,分三节分别评述了唐君毅对肇论、成实学、三论宗吉藏学的诠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般若空”义、“般若与玄学的关系”、“二谛”义、“佛性”义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对比研究,一方面总结了唐君毅所作相关诠释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其对上述相关义理的误解、误读之处,并尝试对其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在第三章《如来藏与真如心之抉择——唐君毅对大乘起信论与法相唯识学之佛学道路的诠释》中,分三节分别评述了唐君毅对大乘起信论、法相唯识学的佛学道路所作的诠释,其中又主要围绕“一心开二门”义、“如来藏与真如心”义、“八识”义、“转识成智”义等佛教相关概念的理解展开对比分析研究。在第四章《“依本以垂迹”——唐君毅对天台宗思想的诠释》中,主要对唐君毅所诠释的天台智者思想进行了评述,其中主要围绕“权实、本迹说”、“一念三千”、“判教理论”、“圆顿止观”等概念展开。在第五章《“宗摄空有二宗的一大创造”——唐君毅对华严宗思想的诠释》中,围绕唐君毅对华严宗法藏思想所作的诠释展开,其中主要涉及到的有“真如随缘不变”之义,法藏对“种子”所作的重新解释,华严宗的教相判释中对圆教境界的理解等问题。在第六章《对唐君毅佛教哲学诠释方法的省查与评判》中,以“现代性”为背景,首先对唐君毅之佛教哲学诠释中所运用理性认知思维模式中存在的主要缺陷进行了概括分析,然后总结、归纳了唐君毅诠释佛教哲学中存在的五种比较鲜明的“理性化认知”取向;以此为基础,对当代佛教哲学诠释的方法进行了省查与评判,指出应当充分尊重佛教自身的言诠、理解方式,充分认识到理性认知的限度与分际,遵循一种“整体性”原则,并倡导一种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精神,只有这样,才有望在“现代性语境”下将古老的佛教智慧带入一种“无蔽”而“在场”的状态。
其他文献
<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言:"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强调在治疗肝病时,即注意调补未病之脾,目的在使脾脏正气充实,防止肝病蔓延,如果脾脏本气旺盛,
喘证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病证,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的常用辨证方法主要是分外感内伤及脏腑津液辨证,这种方法容易把病症孤立片
中医学滋生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而中华文化又是融合各种文化的清流而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本文从中医睡眠学与儒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三方面论述中医睡眠学与中华文
当前,我国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尤其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导致火灾事故不断增多,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为了提
在漆画艺术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材质选择还是工艺技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漆画装饰艺术作为一种传递美的语言,是需要研究者以及漆画装饰艺术家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以及大量的
探讨高考生物有效复习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通过教师的恰当引导,协助学生构建高中生物学网络化知识体系,把简单学习转化为系统学习。
矛盾修辞(oxymoron)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指将两个意义互相矛盾或互不调和的词放在同一词组中,从而产生出独特的语言表达效果。从表面看,这种表达方式是自相矛盾,不符合逻辑的,
本文从太康道情戏的历史沿革、音乐、表演艺术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全文除了绪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太康道情戏的历史沿革。笔者通过对相关历
目的观察肥胖对2型糖尿病病人心脏结构与功能及相关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入选我科2016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病人,选取30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亚太地区肥胖诊
大学生提前消费的需求是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普及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涌现出大量的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补充了传统银行系统对大学生信用不足的问题。为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