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科技的革命性进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全面发展,世界各经济体在生产资料的生产、经营和销售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已然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常态。在国际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不论从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均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进出境货物的货运量成几何倍数增长,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国际贸易企业要求本国政府改善口岸通关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呼声日益强烈。国际贸易的蓬勃繁荣发展对我国的进出口货物通关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常态下国际贸易发展态势,做好口岸通关服务,推动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连年大幅增长的国际贸易的货运量和进出口贸易额总量给各国的口岸大通关环境带来了考验和挑战,国际贸易企业、各类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纷纷要求采取措施促进贸易便利、改善口岸通关模式。然而,当前我国口岸管理部门有国家口岸办和地方政府口岸办两个层级;口岸查验部门有公安边防、海关、交通海事、检验检疫四部门,口岸管理部门体制不顺、建管分离,口岸查验部门协作不够、各自为政,口岸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口岸部门执法人本服务理念缺失,口岸通关环境等问题,导致口岸大通关环境不佳,通关效能不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偏低,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综合竞争力受到影响。各发达国家采取了包括改革口岸管理体制、运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在内的系列措施来促进本国的国际贸易安全和便利,以打造高效、便捷的口岸大通关环境。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国际海关组织(WCO)一直致力于推动整合口岸各监管查验单位资源,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以简化进出口贸易通关流程,加快政府口岸监管部门与国际贸易经营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提升口岸整体监管效能。我国政府近年来也高度重视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电子口岸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成符合国际“单一窗口”建设管理规则和通行标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单一窗口”工程。2014年,《国务院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实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受理,实现口岸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共享”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后,公共管理学家们在对世界风靡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针对重视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理论缺陷进行反思,建立了新公共服务理论。该理论倡导尊重公民权、发挥社区作用、推进民主发展等核心理念,是对服务型政府功能和职责任务的重新定义,提出要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国家口岸监督管理部门监管国际贸易的执法行为和国际贸易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申报相关信息的行为是口岸管理公共部门向公众提供的一类公共服务。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的政府是服务而不是掌舵、追求公共利益、责任的复杂化、重视公民权和思想上战略性、行动上民主性等理论原则对改革口岸通关模式、构建单一窗口大有裨益,因此,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方法研究口岸通关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改革口岸通关模式,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实施措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论文通过文献研究、定性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对我国口岸管理体制现状、口岸大通关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国际组织和部分国家开展“单一窗口”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对我国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思考和对策建议。期望通过此项研究,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