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Flow技术评价肌少症患者颈动脉力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umin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动态向量血流成像技术在肌少症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及体检的老年患者共120例(年龄≥65岁),其中男性48例,女性72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体质成份,获得相对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relative 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index,RASMI);采用握力器评估肌肉强度、6米步速评估肌肉功能;肌少症的诊断采用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的诊断标准。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动态向量血流成像技术的应用采用迈瑞Resona 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获取颈动脉感兴趣区域(ROI),测量颈动脉血流瞬时速度、ROI流速及动脉管壁剪切力(WSS),计数颈动脉斑块数目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等参数;肌少症患者与非肌少症患者两组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两组之间的颈动脉IMT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绘制各参数的ROC曲线图,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各项参数之间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1、120例患者中,肌少症阳性患者58例(48.3%),阴性患者62例(51.7%)。2、肌少症组患者的颈动脉IMT高于非肌少症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肌少症组患者的颈动脉WSS明显低于非肌少症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4、肌少症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数目明显多于非肌少症组,肌少症患者颈动脉狭窄明显多于非肌少症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颈动脉IMT与WSS呈负相关(r=-0.762,P<0.05),颈动脉IMT与心率呈负相关(r=-0.268,P<0.05),颈动脉WSS与年龄呈负相关(r=-0.469,P<0.05),颈动脉WSS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0.593,P<0.05),颈动脉WSS与ROI流速呈正相关(r=0.291,P<0.05);6、肌少症组患者的BMI、上臂围、腰围、小腿围、手握力、步速、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均明显低于非肌少症组患者(P<0.05);7、根据ROC曲线,BMI、上臂围、腰围、小腿围、握力、步速、TG及TC的AUC值分别为0.304、0.187、0.234、0.098、0.281、0.328、0.233及0.323(P均<0.05);IMT、WSS值、颈动脉斑块数目及颈动脉狭窄的AUC值分别为0.678、0.557、0.749及0.316(P均<0.05);8、根据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BMI、IMT及WSS为肌少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664、1.202及21.417,P均<0.001)。结论:1、BMI、IMT及WSS作为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为肌少症诊断提供参考依据。2、肌少症组患者的颈动脉IMT高于非肌少症组,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明显的患者应警惕肌少症的发生。3、肌少症组患者的颈动脉WSS明显低于非肌少症组,提示WSS低的老年人可能更易罹患肌少症。监测颈动脉WSS有望成为肌少症患者减缓其进展的指标之一。4、颈动脉WSS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均呈负相关,可作为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功能障碍早期预測指标。
其他文献
化学分析检验的工作是为了能够针对化学组成和物质中的含量等因素进行分析和检验。文章通过化学分析来研究检验产品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工作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化学分析检验质量控制结果对后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化学分析检测质量控制的工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对改善化学分析和检测质量控制的工作措施方法进行了论述。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AL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CCN1在AL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为ALD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探讨CCN1通过调控IL-6参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病的机制,为阐明AIH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方法】1.分析AL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CCN1在AL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收集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之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ALD的患者信息,根
目的调查漳州市芗城区社区中老年人群血清Endocan水平,探讨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血糖、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漳州市芗城区对年龄≥40岁的常驻社区居民进行现况调查,通过横断面调查获得人口学资料、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试验测定血清Endocan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卡
背景与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一种与睡眠相关的缺氧性疾病,系睡眠时上气道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导致打鼾伴有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从而引起反复发作低氧/复氧的临床综合征。大量的研究证实,OSAS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导致多系统多脏器损害,尤其在心血管并发症方面。有研究证实,吸烟与OSAS一样,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死亡的独立
目的:评价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紫杉醇(或多西紫杉醇)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anFang数据、CNKI、CBM建库至2019年12月25日有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对比紫杉醇(或多西紫杉醇)治疗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使用Rev Man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分别计算新辅助化疗后PCR率及毒副作用发生率的比值比(OR)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分泌型蛋白SPOCK1参与CRC发生发展的生物学过程,探明SPOCK1与CRC肿瘤血管的关系。通过血管形成功能实验研究SPOCK1的表达影响CRC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下载分析TCGA数据库SPOCK1表达谱数据及利用qRT-PCR方法验证SPOCK1通过血管生成相关信号通路-NOTCH/DLL4通路介导CRC肿瘤血管生成。方法前期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
目的:评估基于常规磁共振(c 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图或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影像组学模型在脑膜瘤分级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探讨联合c MRI、ADC图、SWI的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对脑膜瘤的分级预测效能,以期获得最佳的预测模型,提高对该肿瘤的术前分级预测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9年5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9例低级别(I级)和87例高级别(II/III
目的:通过检测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ECRSw NP)患者和非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non-ECRSw NP)患者血清中嗜酸粒细胞来源神经毒素(eosinoph
【目的】1.探索疤痕疙瘩患者在治疗前后心理应激情况的变化。2.探讨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能否有效降低疤痕疙瘩的复发率。3.探索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疤痕疙瘩患者综合治疗后其临床意义,为临床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减少疤痕疙瘩的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共纳入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诊治的疤痕疙瘩患者135名,并由医生根据温哥华疤痕量表对每位患者评分,收集完整其基本资料、询问患者详细情况并让
目的:癫痫是脑海绵状血管畸形(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CCM)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表现为癫痫的脑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特征、CCM特点、术中皮质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ECo G)结果和临床病理特征探究术后癫痫疗效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癫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