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女研究生的婚恋观研究——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2008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女研究生这一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她们的婚恋问题也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女研究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并不能让她们占据婚恋方面的优势,高学历反而使她们成为不能将其转换为有利社会资本的“弱势群体”。  文章以南京市为研究地域,从恋爱择偶观念和婚姻家庭观念两大分析维度出发,对该市各高校的女研究生进行大量个案访谈,探讨其婚恋观念特点。其中恋爱择偶观念从恋爱动机、择偶方式与标准等几个具体的指标进行描述和分析;婚姻家庭观念从对事业和家庭的看法、性观念、生育偏好等具体指标进行探讨。访谈调查结果表明,与一般女性群体相比,女研究生更注重婚恋对象的内在品质修养、能力以及个人发展前景;与同期群男性研究生相比,女研究生的性观念与主流社会性价值观基本上保持一致,在“性解放”浪潮中表现出独立的思考和理性态度;相对于自身在本科阶段恋爱动机的不稳定与游离状态,女研究生现阶段的恋爱目的明确务实,基本上将恋爱与婚姻相联结;与“80前”出生的女研究生相比,“80后”出生的女研究生思想更加前卫,对各种非主流婚恋观念和婚恋形式容忍度高。  研究表明,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多种复杂元素构建女研究生的婚恋观念。作为理性人,女研究生遵循社会市场理性假设,对婚恋行为进行理性选择,期望获得最大的“婚恋报酬”;现代城市的异质性和流动性改变了原有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个体间的“弱关系”使得社会规范对女研究生婚恋行为的约束力减弱;现代传媒对女研究生形象等进行有选择性地凸显与遮蔽,使公众对其婚恋观念理解存在偏差,也影响女研究生自身正确积极婚恋观念的型构;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多种文化元素的渗入使女研究生的婚恋观念由传统呈现多元化;最后,社会期望的潜移默化与现实的反差也对女研究生的婚恋观念产生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据笔者的实地调查了解,目前大多数农村艾滋孤儿都是被安排接受其身边主体的抚育,这主要由艾滋孤儿的年龄及其身份所决定。但是在艾滋孤儿群体中,也存在主动向其生活圈或圈外
进一步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是让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离贫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切实有效的路径。“精准扶贫”提出到实施,已有三年左右的时间,脱贫成效显著。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对社会中人们的思想和日常行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于是便出现了人们选择在互联网中建立和安排自己情感生活的现象,网恋就是其
本文以杭州市农家女土地权益为例,从社会性别和社会公正的视角探讨了农家女土地权益侵害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研究发现,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征地补偿款、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