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几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日渐增加,人们不只满足于追求物质生活层面的提升,更加开始注重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水平的共同提升,人们对于日常休闲生活更加注重,而购物中心可以为人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休闲空间,因此,购物中心的区位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是购物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基于微区位视角,以中心地理论、商圈理论及消费者行为理论为研究基础,在充分梳理购物中心的定义、分类和发展现状后,对西安城市购物中心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日渐增加,人们不只满足于追求物质生活层面的提升,更加开始注重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水平的共同提升,人们对于日常休闲生活更加注重,而购物中心可以为人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休闲空间,因此,购物中心的区位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是购物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基于微区位视角,以中心地理论、商圈理论及消费者行为理论为研究基础,在充分梳理购物中心的定义、分类和发展现状后,对西安城市购物中心的微区位特征及满意度评价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梳理西安城市商业现状发展及发展特征,利用Arc Gis软件对空间分析的功能,分析西安三环内城市购物中心整体的空间分布现状及特征,发现西安城市购物中心呈“城中集中、外围分散、城南较密、城东稀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与公共交通、道路、商圈和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2)根据扎根理论和微区位相关研究成果,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西安城市购物中心微区位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3)结合指标体系,对选取的十二家西安城市购物中心从可达性、可视性、集聚性以及内部特性四个方面进行微区位特征的实证分析,总结出:西安城市购物中心与地铁站点和公交站点之间均存在4种位置关系;与城市道路之间也存在4种位置关系,且多选址于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立面多采用大面积的玻璃材质与石材相结合的方式;与二类居住用地、商业设施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公园和广场用地的集聚程度较高,以及购物中心内部水平交通动线的组织形式分为4种类型,垂直交通动线的组织形式分为2种类型,且购物中心内部业态复合程度大都较高。(4)根据指标体系中的各项因子设计调查问卷,让消费者从可达性、可视性、集聚性、内部特性四个方面对西安城市购物中心的微区位满意度进行评价打分;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消费者性别构成较为均衡,以青年人群为主,学生群体占比较大,收入构成普遍偏低;可达性满意度较高的购物中心周边设有公共交通站点,且轨道交通站点与购物中心进出口直接相接的购物中心满意度评价得分较高;可视性满意度较高的购物中心大多处于远角区位,且外立面多采用透光、反光材质;集聚性满意度较高的购物中心周边用地类型均较为丰富,且除居住用地和商业设施用地外,周边多分布有教育科研用地和公园用地;内部特性满意度较高的购物中心内部水平交通动线组织方式多为单环式,垂直交通动线组织方式为平行式,且内部业态分布满足“一站式”消费需求。(5)根据上述满意度评价结果较高的购物中心的微区位特征,结合西安城市购物中心发展需求,提出整体优化思路,并分别对已建设区域和待建设区域从可达性、可视性、集聚性和内部特性四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其他文献
传统的钨合金零件制造方式多采用粉末冶金或者粉末注射成型技术。这两种方法在生产复杂三维结构的零件时颇具难度。选区激光熔化增材制造技术可直接实现复杂三维结构难熔金属零件的近净成形,为钨合金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钨本身的高熔点和高的韧脆转变温度,在选区激光熔化制备高比重钨合金(WHA)过程中极容易产生微裂纹、孔洞等缺陷,缺陷的出现必然导致材料应用范围的缩小。因此,如何有效的抑制缺陷仍是一项挑战。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生态脆弱、沟壑纵横,人居空间呈现聚落依托川道——次沟——支毛沟三级沟道逐级离散的分布特征。目前,快速城镇化使得川道空间趋于饱和,建设也普遍呈现“平原式”特征。次沟作为川道的直接延伸区,是承载未来人居空间的首要拓展地。次沟聚落长期演化,基本适应了陕北生态脆弱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体现了一定的在地性。近年,人居空间建设已蔓延至次沟,但其建设未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具有不可持续的特点。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具有关键性作用。实现乡村振兴,扶持和壮大传统农区的经济至关重要,这也是产业兴旺的需求。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依托特色种植产业推动农业转型是部分农区产业重构的主要途径。特色种植为村庄经济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村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时期的村庄规划不仅需要适应村庄产业重构的新形势,同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也对村庄规划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渭北旱塬区特
住区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居民日常户外活动和社交的重要场所,住区公共开放空间的数量、规模、布局是否合理对于居民的日常户外活动有着较大的影响。幸福路地段中的公园、广场、街头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层级关系不明确,现有公共开放空间的功能性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同时,地段中的住区主要以单位制住区和商品房住区组成,住区大多是封闭式管理模式,规模大小不一,以小
西安环城墙带是由西安城墙、顺城巷、环城公园共同构成的西安市最具特征性的开放空间。其中西安城墙始于隋唐时期皇城营建,五代至元时期沿用,明代拓建并延续至今,20世纪历经多次修葺并围绕城墙逐渐形成了环城公园与顺城巷等市民喜爱的公共空间。西安环城墙带作为见证自隋至今众多历史时期西安城市发展的场所,目前除城墙、护城河,公众无法感知其中蕴含的多时代叠加的层积化空间及其内涵。因此,如何综合有效的运用文化遗产阐释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我国的义务教育设施水平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要求全面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充分满足城乡居民教育需求;随着西安高新区的发展与扩张,学校原有的布局越来越不能适应高新区的实际需求。义务教育设施的空间布局不合理待了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上学距离过远给家长和学生带来不便,学校服务半径过大超额招收学生,设施供给滞后
结合建筑历史在宏观趋同设计层面的研究现状,探讨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会催生出差异性的设计思潮与范式的热议课题。论文择取被誉为“世界住宅设计之窗”的柏林为研究对象的地域范畴,分析东西柏林处于“分裂”与“冷战”转型期间,其各自城市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差异性与趋同性,探讨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与地域性建筑历史发展的互为影响关系,绘制东西柏林城市居住区设计思想的发展图谱,同时研究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建筑历史学科
公共租赁住房是我国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而目前公共租赁住房规划布局只注重“量”的供需平衡,忽视了低收入人群的低生活成本经济特征,使得公共租赁住房普遍选址偏远、配套设施滞后,增加了低收入人群生活成本,诱发了公共租赁住房的空置与二次转租现象,阻碍了公共租赁住房实际保障效用的发挥,故本研究以诸多生活性经济要素入手探究供需视角下西安中心城区公共租赁住房规划布局优化,提高公共租赁住房实际保障效用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的贡献。高等职业教育促进了我国教育多元化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素质,优化我国的劳动力结构,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优秀的人力资源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实训教学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教育部逐渐将虚实结合教学模式引入到实训教学当中,实训基地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实践最重要的场所。但是目前对于高职学院的建设标准非常缺乏,总体指标仍然停留在大的学科分类上,也很缺
饮用水在经过给水厂处理后都能够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但是,达标后的出厂水在经由给水管网系统的输配过程中极易发生二次污染。金属管道在给水管网中的使用最为广泛,它可以与饮用水中所携带的各类化学物质发生反应,造成管道内壁的腐蚀。腐蚀的危害主要包括:破坏金属管道,造成管道穿孔、爆裂等;影响管道输配水能力,增加输送水的能耗;造成管道内壁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此外,腐蚀还会造成饮用水的“二次污染”,使得到达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