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寒冷环境下小鼠肺部感染模型,探讨定植在小鼠口腔中的正常菌群在寒冷环境下可以移位至肺部导致肺部感染,探讨肺部感染新的可能感染途径。为后续人体研究提供基础,从而为通过调节口腔菌群来预防或者降低肺部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0只C57/BL6J系清洁级小鼠(5周)随机分为三组,为A组(初始对照组)、B组(终末对照组)、C组(实验组)。开始先将所有小鼠放置清洁级环境中饲养三周。三周后先从A组小鼠的眼眶静脉丛中提取静脉血,采血完毕后脱颈椎处死取口腔灌洗液、气管、肺部组织,先将血液行血常规检测,一部分肺组织放置4%多聚甲醛中保存以便后续的肺部病理标本和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的制作。口腔灌洗液、气管和一部分肺组织放置在测序专用管后冷冻(-80℃)以便后续的菌群测定。B组小鼠每日置于(22?1℃,湿度为50?5%)的清洁级环境中饲养,C组小鼠每日放置在(4℃,湿度为50?5%)的清洁级环境中饲养8小时(上午9点至下午5点),过后转移至和B组小鼠相同环境中饲养。持续30天后取每只小鼠的眼眶静脉从血液、口腔灌洗液、气管、肺部组织。1.检测血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统计数据后绘制图表比较各组小鼠的血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否有统计学差异;2.每只小鼠的保存在4%多聚甲醛中的肺部标本进行病理标本制作同时拍摄图片观察各组小鼠肺部变化,同时抽取一部分行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肺部的中性粒细胞数是否出现统计学差异;3.每只小鼠放置在测序管中的口腔灌洗液、气管、肺部组织行16S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菌群种类,观察各组小鼠各个部位的菌群变化,绘图对比发现可能的移位致病菌。结果1.A、B两组对照组小鼠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5)和肺部组织的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均无明显差异(P>0.05)。C组实验组小鼠较A,B两组对照组小鼠血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明显升高(P<0.05),且肺部组织的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结果可见C组小鼠的肺部组织中性粒细胞数较A组和B组有明显增多(P<0.05);2.A组和B组肺部病理无明显变化,C组小鼠肺部病理出现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气管出现出血和充血,肺泡结构消失。3.经过对比各组小鼠各个部位的菌群测定结果发现定植在正常小鼠口腔中的摩氏摩根菌在C组小鼠的口腔菌群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和B组小鼠,且在正常小鼠的气管和肺部组织并不存在的摩氏摩根菌出现在C组小鼠中的气管和肺部,且成为优势菌群。结论在冷刺激的环境下可成功建立小鼠肺部感染模型,且发现小鼠口腔中的正常定植菌在寒冷环境刺激下可移位至小鼠肺部导致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