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对斜纹夜蛾抗性资源的筛选与抗性QTL的定位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aGe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需求及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大豆[Glycinemax(L.)Merr.]抗虫育种是控制害虫、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我国南方大豆害虫种类多,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斜纹夜蛾[Common cutworm(Spodptera litura)]是该地区大豆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大豆的抗虫性属数量性状,表型鉴定易受环境影响,因而依据表型进行大豆抗虫育种难度较大。如果能够找到抗虫性的主效QTL,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将会大大提高选择的精度和效率。本研究旨在前人基础上,以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提供的76份代表性抗、感品种为筛选材料,通过室内饲养斜纹夜蛾,以斜纹夜蛾初孵幼虫作为抗生性鉴定的初始虫源,称量幼虫喂养至第6、9和12天的重量。以抗虫材料Lamar、PI 227687、PI 64、“日本”、74906-08和感虫材料监利牛毛黄、通山薄皮黄豆甲、文丰5号、南农89-29、94-156各5份作为对照,使用标准品种将不同喂养时期的幼虫重转化成隶属函数值,以不同喂养期幼虫重的隶属函数值为抗生性鉴定指标评价76份代表性品种的抗虫性。再以叶面积损失率为指标,对从76份代表性品种抗生性结果中筛选出的各20份抗、感品种进行大豆抗选性资源筛选,进而筛选出既具抗生性,兼具抗选性的抗源。由Lamar×南农1138-2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LY共326个家系利用同样方法进行抗生性鉴定,称量幼虫喂养至第6和9天的重量,结合该群体已有的分子遗传图谱,利用QTL Cartographer和QTL Network软件对该群体的抗生性进行QTL定位。所获主要结果如下:1.对由2015年春播和夏播的76份大豆抗虫代表性样本的斜纹夜蛾幼虫重隶属函数值进行分析,其变幅在-0.4~2.3之间。将三个批次的隶属函数值进行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材料之间差异极显著,不同批次、不同喂养期间差异极显著,批次与喂养期之间互作显著,批次与材料间互作极显著,但不同批次和不同材料与喂养期互作不显著,最终筛选出Lamar、“日本”、PI227687、P 64和科丰一号5份高抗品种。2.在抗生性结果基础上选出的40份抗、感材料进行抗选性鉴定分析,以叶面积损失率为指标,筛选出6份抗选性品种,分别是Lamar、海南黑豆、Bethol、“日本”、枞阳猴子毛和南农87-23。结合两种抗性鉴定结果,筛选出抗生性和抗选性都较高的品种是Lamar和“日本”。3.以夏播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LY的第6天和9天幼虫重隶属函数值为抗性指标,利用QTL Cartographer Version 2.5软件进行定位,喂养期第6天的3个QTL在第4条和第7条染色体上,命名为rCCW4-37、rCCW7-46和rCCW7-102,贡献率分别为3.25%、3.51%和14.33%,占总变异的21.09%;喂养期第9天的7个QTL在第2条、第4条和第7条染色体上,命名为是rCCW2-30、rCCW4-16、rCCW4-36、rCCW4-86、rCCW7-64必、rCCW7-102和rCCW7 1 7,贡献率分别是 3.34%、3.09%、3.81%、2.92%、3.03%、17.74%和8.63%,占总变异的42.56%。由此可见第9天定到的位点比第6天的多,且总贡献率第9天的比第6天的高21.47%。4.比较QTL Cartographer和QTL Network两种定位软件的结果,前者定到的位点较后者的多,且QTL位点总贡献率也较高,其中第6天共同定到的位点是rCCW7-102,第9天共同定位到的位点是rCCW4-36和rCCW7-102,两个喂养期共同定到的位点是rCCW7-102,该位点在M连锁群上的端距是49.9cM,与Komatsu等(2005)在M连锁群上定到的抗斜纹夜蛾CCW-1标记Sattl57相距较近,说明M连锁群上有极大可能存在大豆抗斜纹夜蛾的主效QTL,该QTL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将进一步推动大豆抗虫育种工作。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陆地棉对黄萎病菌的抗性机理,本研究首先从河南商丘地区的棉花病株中分离并鉴定出了强致病力棉花黄萎病菌,进而分析了陆地棉受黄萎病菌侵染后蛋白质表达及保护酶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