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尹会一是清朝雍正、乾隆时期著名的理学家,也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型官僚,且在诗文方面具有一定成就。他的诗歌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具有自己的个体情怀;散文以擅于叙事见长,语言本色自然,具有独特的写作特点。但因其长子的不当举措触怒皇帝,致使尹会一的很多作品被销毁,也导致其文学成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未被学界所重视。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尹会一的诗文内容为切入点,梳理其家世生平及交游情况,重点对尹会一诗文的内容、艺术风格及其本人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尹会一早年在母亲和外祖父的教导下熟读儒家典籍,为其今后的诗文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青少年时期开始受理学名家影响,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步入仕途后,因政绩突出,得以转任多地,阅历得到极大提升,且在此期间结识桐城名士、仕宦名臣及儒学名师,在与他们进行学术切磋、交游问道的过程中,其诗文内容不断丰富,风格逐渐形成。尹会一生长于桐城派成立初期,其诗文创作在继承桐城派“义法”“清真雅洁”的理论基础之上,融入了自己的见解。尹会一的诗集为《健余先生诗草》三卷,由其门人鲍皋进行整理、注解,共收录199首诗。其诗歌内容以咏史抒怀、思乡怀友、应酬赠答、宦游记事为主,这些诗歌在艺术风格上呈现清醇和雅、雄浑壮丽、典故繁复的特点。尹会一的散文收录在《健余先生文集》中,由其门人王吉仓进行编撰,方苞、王步青进行阅订、注解,共191篇文章。其文集以书序、书信、杂记及行状四大类文体为主,虽多为应用类文章,但总体呈现出叙事条理清晰、语言本色自然、情感浓郁深挚的特色。尹会一以其人格魅力、仕宦功绩、理学思想、教育实践和文学创作对清代书院教育、政治、诗赋、汉学等领域都产生了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