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视域下《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中国的接受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经典文学作品之一。小说以二战后的美国为背景,通过细腻地刻画被中学开除的主人公的行为和思想状态,揭示了战后美国人绝望、空虚的精神状态和这个国度所面临的严重的信仰危机,引起美国民众的强烈共鸣。无独有偶,这种迷失和困顿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世界各国都得到了呼应。自6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中国读者对《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接受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本文以大卫·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观为理论指导,从小说在中国的流通、翻译和阅读三个层面出发,阐述该小说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的接受状况,探寻《麦田里的守望者》进入异质文化中国的坎坷之路。第二章“椭圆折射:从民族到世界的双重互动”,阐述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作为民族文学的世界性表达及其在中国的接受状况。这部小说从初入中国时的被禁、以“手抄本”的形式局部流通,再到二十世纪后期在中国的正式流通,与小说自身特点以及中国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第三章“语言转换:基于翻译的跨语际实践”,通过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中国的译介历程及中译本的特点,结合中国读者的实际反馈,阐释了两个中译本在读者接受过程中的优劣,剖析小说在翻译过程中的升华与失落。第四章“阅读模式:中国读者的跨文化解读”,从作品自身的“反经典”特点、中国作家群体对小说的接受、读者阅读方式以及读者期待视野等层面,分析了中国读者对《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反经典”的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以及小说在中国的“再生产”。研究发现,《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中国的接受状况取决于作品本身以及我国的时代环境特点。在畅销文学蓬勃发展的今天,这部小说在中国的接受状况,中国读者对这部小说的阐释与评价,也将有助于克服中国文学进入世界文学空间时遇到的原作本质主义障碍,对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和中国文化走出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近日,福州市物业管理协会与自来水公司联合召开了市物业小区供水清欠收费协商会议,来自协会的会长、副会长与市自来水公司的书记、总经理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本着平等互谅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将电子音乐制作技术应用到传统音乐的制作当中,给音乐创作和制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其中电子音乐和民族音乐的相互融合丰富了作品的表演风格,增添了作品的表现力。电子音乐技术的多变性和多元性给民族音乐带来了更多的创作空间。电子音乐和民族音乐的相互借鉴使中国风声乐作品得以发展。本文以周杰伦的中国风声乐作品为例进行深入研究。周杰伦的中国风声乐作品旋律上多采用民族和传统音乐为素材,填词上多引用
1995年银川市第一家物业服务企业成立,2001年银川市物业行业管理部门——银川市物业办公室成立,银川市的物业管理经过了从无序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尽管起步比较晚,但银川物业管理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社会逐渐信息化的进程中,医院这个传统行业业已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全新时代。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型的数字化医疗设备被医院普遍采购使用,先进的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