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危机传播对话范式“事实与价值”模型为理论基础,该模型既是本文对考察对象进行研究的主要理论指导,也是提出主流媒体提升互动水平的具体实践路径。本文主要的四个研究问题分别通过各章节进行具体回应与解决。第二章的分析主要为解决本文的第一个研究问题,即《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雾霾危机的情境下,利用微博这一平台向公众呈现了何种信息,发出何种互动信号?《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媒体议程设置的研究,可以视为对媒体作为传播者发出的互动信号的研究。分析从媒体议程的重要性设置与属性议程设置两方面进行,其中“重要性议程设置”与“属性议程设置”分别是“事实”与“价值”两方面的延申与归纳。重要性议程设置展现《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于“雾霾”这一议题在事实上的呈现,属性议程设置则研究其价值情感上的呈现。由浅入深的探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面对“雾霾”这一公共环境危机进行的媒体议程建构情况。第三章考察《人民日报》官方微博雾霾在雾霾危机中与公众的互动情况。媒体并非简单地呈现与转述危机,而且是强势的介入者、干预者,媒体不只是危机中的镜子,还是危机画面的一部分。本研究的第二个问题:微博作为一个“互动”发生的场域,面对《人民日报》发出的互动信号,公众又会做出怎样的回应?分析样本来自于公众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雾霾议题的评论数据采集,分析内容来自于受众的互动模式、情绪表达、评论主题三方面,探讨公众如何通过新浪微博的互动功能参与到“雾霾”公共环境危机的话语权再分配中。第四章在前文基础上,对互动效果进行考察。互动效果的考察参照胡百精提出的:通过对话使人们充分了解真相,在利益上互蒙其惠,在价值层面彼此信任。即以危机传播的对话范式——“事实与价值”模型为路径,观察公众与主流媒体对话互动的效果。双方在信息与情感的交锋中,分别作为“传者”阐述着各自的“事实”与“价值”。《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的官方微博,与公众对话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意见在同一场域进行比较、商洽,虽未必使所有人在议题上达成一致,但至少形成共识、培育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共通的意义空间。最后第五章则以“事实与价值”模型为实践路径支撑,探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目前存在的不足,且如何从事实的告知与价值的疏导两个层面,完善与提升自身的互动功能,最终达到“事实之维”与“价值之维”的共振,即公共利益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