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中华绒螯蟹蟹油的提取及其乳液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y1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经济养殖品种,然而近几年来一龄蟹种性早熟比例逐渐增加。性早熟蟹种作为成蟹销售规格偏小,价值较低,始终是困扰河蟹产业的顽疾。本论文以性早熟蟹肝胰腺为原料,研究蟹油的提取方法;通过光谱特性及理化性质分析,比较性早熟蟹蟹油与成熟蟹油的差异;采用超声破碎法制备蟹油纳米乳液,并对蟹油纳米乳液的性质进行研究。首先采用4种不同提取方法(Folch法,索式提取法,两步提取法和水酶法)提取蟹油,并对提取率、脂质组成、脂肪酸组成、微量成分(β-胡萝卜素,胆固醇和α-生育酚)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值)进行分析。索式提取法使用石油醚提取的蟹油产率最高(43%);三酰基甘油酯是蟹油的主要成分(89%-97%);使用水酶法提取的蟹油具有较高的β-胡萝卜素(50.76 mg/100 g)和较低的胆固醇含量(1.03 mg/g)。使用索式和水酶法提取的蟹油TBARS值显著低于(P<0.05)其他两种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水酶法提取蟹油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pH 7.0、液料比为3:1(mL/mg)、加酶量1000 U/g、酶解时间2 h。利用光谱法(傅里叶一维、二维中红外及核磁共振)结合气相色谱技术对性早熟及成熟中华绒螯蟹蟹油进行分析。傅里叶红外及核磁共振检测显示性早熟蟹蟹油和成熟蟹蟹油的组成和结构差异不大。气相色谱结果显示,蟹油中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及亚油酸。油酸是性早熟蟹蟹油中含量最丰富的脂肪酸(3313.19mg/kg),且含量显著高于(P<0.05)成熟蟹油。性早熟蟹油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为253.59 mg/kg和274.88 mg/kg,与成熟蟹油中含量相近。同时,核磁共振氢谱定量分析蟹油中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同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别。为进一步了解性早熟蟹蟹油的应用价值,将性早熟蟹蟹油与四种食用植物油(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α-生育酚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性早熟蟹蟹油与花生油脂肪酸组成相似,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要脂肪酸;理化性质方面,蟹油与其他四种食用油差异不大,碘值和皂化值与葵花籽油接近,同时蟹油中α-生育酚含量高达765.17 mg/kg;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在蟹油中共检测出33种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和醇类等,与其他四种食用油相比蟹油具有独特的风味成分,有进一步利用的潜力。为提高蟹油的稳定性,采用超声破碎法制备蟹油纳米乳液。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乳化剂添加量、蟹油添加量以及水添加量对蟹油粗乳液粒径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优化确定蟹油乳液各成分的添加量,通过超声对粗乳液进行破碎制得平均粒径为68 nm的蟹油纳米乳液。与粗乳液相比,超声分散得到的纳米乳液在不同温度(20-100℃)、pH(3-9)及钙离子浓度(100-500 mM CaCl2)下均表现出较好的物理稳定性。体外模拟消化实验中,纳米乳液的脂肪酸释放量及β-胡萝卜素生物利用度均高于粗乳液。用超声分散法制备蟹油纳米乳液,可提高蟹油作为添加物在食品体系中的稳定性,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正>糖尿病血管性病变是常见的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对糖尿病血管性病变早期发现,监控是目前临床研究较为活跃的热点。本文就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IL-6,TNFa,瘦素(Leptin)
会议
教育机会首先是一种教育利益,一种基本的教育善,是一定共同体内社会关系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在现代民主社会中,要求这种教育基本善在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与个人间按照主体人格地位
火星重力系数大于月球,表层软土的形成机理也与月球不同,火星表面地形多变、火壤构成复杂,火星车遇到大面积易沉陷地面和大角度松软土坡的几率很大。现有星球车移动系统缺乏
随着电网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大和电网建设的高速发展,系统容量不断增大,电力系统的短路电流水平也不断攀升,短路电流超标问题严重。基于高耦合度分裂电抗器(High Coupled Split
图像分割是图像跟踪、图像理解的重要基础。航天、医学、生物学、地质学、材料学等研究领域依赖于正确的图像分割。在现实世界中,由于光照、成像设备等原因,造成了图像灰度值分布的不均匀。灰度不均匀现象导致图像边缘模糊不清,容易引起分割结果的不准确。近十年来,灰度不均匀问题是图像分割的研究热点,许多新颖的方法被提出,然而,当处理具有严重强度不均匀性的图像时,这些方法的大多数分割结果可能是不准确的。少数方法如L
唐代咏妓诗作为唐诗中一种类型,早为学界所关注。近二十年来,唐代咏妓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唐代咏妓诗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自身的特点和文献学意义这几个方面。唐代咏妓诗具有明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Beak atrophy and dwarfism syndrome,BADS)是一种以雏鸭发育不良、喙萎缩变形、舌外伸肿胀和骨质疏松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自2014年11月以来,该病在
人类心脏发育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受一系列转录因子调控。目前虽然已经鉴定出很多心脏发育转录调控因子,但仍有很多心脏发育调控基因有待鉴定,其分子调控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桦褐孔菌多糖对治疗糖尿病有显著的作用。本研究以桦褐孔菌为材料,通过优化培养基、发酵动力学研究来提高其发酵转化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多糖得率,并进行多糖的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