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定价、风险偏好、效用函数与“股权溢价之谜”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bg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期效用最大化是经济和金融学研究范式之一,在此框架下发展起来的跨期资本资产定价(ICAPM)的理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该理论对现实的解释还远远谈不上完美,股权溢价之谜就是跨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解释现实面临的最大难题。   本文在详细回顾和阐述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认为产生股权溢价之谜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跨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假设过于苛刻,行为人都追求无限期的期望效用最大化,无限期下效用函数仅由消费决定,这个和现实情况差得比较远;另一方面,在验证股权溢价时采用的是赋予经济(endowment economy)的情形,即整个社会实际生产的产品是由技术等外部条件决定的,因此均衡时实际消费不是由资产收益率决定的,而是消费决策影响了资产收益率,赋予经济从短期看是值得商榷的,资产的收益率也会对消费产生影响。   为了解释股权溢价之谜,本文从风险偏好入手,通过试验来测定投资比例对风险规避的刺激效应,调查的结果是投资比例越高行为人越是风险规避。根据这个实验结果本文认为消费和财富是有替代效应的,消费和财富应该一起进入效用函数。本文也认为由于受信息和知识的限制,行为人的决策不太可能考虑到无限期效用最大化,只会考虑在某段时间内效用最大化,由此本文提出包含消费和财富效应的有限理性效用函数。在有限理性效用函数的框架下,行为人把无风险利率看成是既定的,在消费和投资之间、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之间做出决策以使得一段时间内的期望效用最大。由于股权溢价之谜指的是跨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下的合理参数不能很好地拟合宏观经济的历史数据,在有限理性效用最大化的模型下,如果存在消费和财富的稳定偏好即能够符合模型的要求又能够符合消费和资产收益率的历史数据,那么股权溢价之谜就得到了解释。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建立理论假设,在有限理性效用函数最优化框架下进行模型推导,并通过中美两国数据来验证模型,得出的研究结论是美国和中国对于消费和财富的偏好都是稳定的,相对而言财富对于消费的替代作用在美国较小,而在中国较大。
其他文献
中国省份区域差异非常明显,有极少数学者如吴玉鸣、谭成林等以全国县域为研究单位,进行空间计量方面的研究。一方面这种研究它注意到到区域经济研究的普遍性,但另一方面它不可避
中央已连续13年将1号文件的重点放在“三农”问题上,尤其是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作出重要指示。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随着各县域经济发展程度而呈现出差异性,经济实
油套管是石油勘探开发与生产中最主要的消耗材料之一,油套管的性能是油气田产能、安全、寿命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油公司对油套管的需求可以简单分为对API标准油套管与非API油套
在信息爆炸、财富疯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早已实现了温饱的人们变得焦虑起来.中国式焦虑衍生出了丰富的内涵,财富焦虑、教育焦虑、健康焦虑、社交焦虑等等,让国人大为挠头
期刊
根据我国宪法第三十条,县一级的行政区域是我国政治体制的基石,是基层的社会单元,对我国的政治社会和谐发展,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幸福安康起着基础性的重大作用。在我国,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