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话轮转换系统的动态语篇连贯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言学研究向纵深的发展,句子语法研究已不能说明自然语言中的许多现象,这是因为语言不是在散漫无序的词或句子中发生的,而是发生在连贯的话语中。因此,语言学家们对语言的研究重心从词、句转移到语篇,并逐步认识到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在一定语境下发挥互动作用的语篇。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领域中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也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议题。在语篇分析领域,韩礼德和哈桑(1976)对英语语篇中的衔接现象所做的研究对衔接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为以后连贯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语篇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成品,而且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分析成品的语篇,其中的形式衔接手段及语义命题相关性对保证语篇连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静态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过于理想化,因为语篇的连贯不仅仅包括语流中语言要素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应包括话语内容、说话人当时的行为与所出现的社会场景之间的匹配。因此,研究语篇连贯只有取材于脱口而出的口头交际,才能真正揭示语篇连贯动态性的本质。会话是交际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它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话轮,特点是话轮转换。对会话中的话轮转换的研究不仅能加深对会话分析的理论研究,而且能加强语篇分析理论之间的联系和明晰相互制约的因素。 语言学家们对会话中话轮和语篇连贯的研究为本文的立意提供了理论基础。美国社会学家萨克斯(H.Sacks)、谢格夫(Schegloff)和杰斐逊(G.Jefferson)等开创了会话分析,提出了话轮转换机制。语篇连贯研究在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倍受关注,对语篇连贯的研究主要是语义、语用、以及认知三个不同视角展开的。论文主要从局部和整体连贯两方面探讨语篇的动态连贯,着重于关联理论和情景语境对动态连贯的作用。第四部分主要论述话轮转换与情景语境的对应性、话轮转换信号及相应表达、话轮转换中的序列结构、相邻语对、话轮中的升降语调、话轮中的词汇流利、会话中话题转换诸方面对动态语篇连贯的实现。 会话语篇的语料取材范围很广,可以选择情景会话、电影会话、采访节目或聊天室会话。本文参照相关领域的类似研究样本,通过分析比较前人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最后选定口语化色彩较浓的美语系列教材《走遍美国》作为分析的语料,并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因为该教材所讲述的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它的分析能很好地揭示语篇连贯的动态性。 在充分阐述会话中话轮转换的同时,论文重点论述话轮转换系统对动态语篇连贯的实现,旨在使两者相结合。通过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研究话轮转换系统的内部机制有利于实现语篇连贯,研究动态语篇连贯有助于加深对话轮转换系统的认识。本文试想通过研究启发人们学习并领会连贯在日常会话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发现和理解话轮转换中的连贯最大限度地避免会话中缺省现象的发生。 本文在理论层面上对语篇连贯以及话轮转换系统的研究进行了充实。由于篇幅和时间所限,基于话轮转换系统的动态语篇连贯的研究尚属初步探讨。由于论文着重通过话轮中的语言来分析连贯问题,没有详尽地描述会话中的其它问题,如话轮长度、副语言、语调等。因此,希望以后的研究能够更加全面化,从而使话轮转换和语篇连贯的研究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其他文献
介绍了仪器领域最新技术-虚拟仪器及其开发环境LabVIEW的特点;分析并实现了将LabVIEW与外部代码C语言进行连接的CIN和动态链接库机制的高级技术.实践表明,此机制高效、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