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发展的均衡性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里,中国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然而在创造这个经济奇迹的同时,我国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由于收入差距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研究我国收入扩大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相关政策具一定的现实意义。外国直接投资和国内投资共同推动了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已成共识;而地区内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大是否也跟这两种投资途径正相关,还存在争议。本文从投资角度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机制,在参考大量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运用归纳总结方法、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外国直接投资和国内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在全国范围的国内外投资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在东、中、西部的影响却不一而同,有很大的差异性。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和国内外投资整体上都是上升的,但从沿海到内陆,我国的城乡收入比由小变大,而外国直接投资和国内投资却由大变小。文章以1987年至2014年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首先对回归方程进行构建,利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然后对平稳的面板数据进行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和时点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并对回归方程并进行分析和整检验,而后对东、中、西部分别建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外国直接投资和国内投资都具有显著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而且国内投资的偏弹性比外国投资的影响大很多。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得到了类似的结果,但是在西部国内投资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在中部地区国内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缩小的作用。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最后从外国直接投资、国内投资、教育、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等角度,提出了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增加中西部投资、加强教育等对中西部的政策偏斜和对涉农产业、对农民的政策支持,来达到整体上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