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步入制造强国的目标,同时,我国制造业也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这就需要实现我国制造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的开放虽然提高了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也为人民带来了福祉,但由于外资进入门槛过低等原因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近年来,由于各国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要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达成协同效应,故将环境因素纳入考量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成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测度指标。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是从国家层面进行研究,或是从省级层面对我国工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从细分行业出发的研究较少。故本文立足于我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对2005年-2014年这十年来的数据来探究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力求有针对性地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对国内外关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进行了梳理,然后对外资技术溢出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作用和机理进行阐述,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文章的第三部分选取2005年-2014年这十年来我国28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数据,将资本、劳动、能源消耗作为投入要素,将工业总产值作为好产出、碳排放作为坏产出,在VRS的假设前提下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SBM方法测度分行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各行业按耗能高低进行分组排列后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探讨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首先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况、来源地、在我国的投资方式、行业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整理与分析,然后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结果作为被解释变量,外商直接投资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不仅政府应当发挥先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完善投资环境,企业也应当充分利用外资给我国带来的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实现我国制造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文章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研究我国制造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特征及趋势方面,分析发现,行业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差距并不大,数值主要集中在1上下,且部分行业在部分年份低于1值。将行业按耗能情况分成污染密集型行业、中污染密集型行业和清洁型行业这三个群组之后,将其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数值进行比较发现,虽然从总体上来看三个群组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这十年间的变动趋势大致相同,但是可以发现清洁型行业群组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要高于中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数值,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数值则为最低,这也是符合现实情况的。在将其分解成效率变动和技术变动后,可以发现效率变动数值较大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这些均为耗能较少且污染排放较少的清洁型行业,同样,技术变动数值最高的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探究外商直接投资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方面,由实证研究结果得出,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技术溢出对我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环境规制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而我国制造业现有的禀赋结构和研发投入不利于我国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行业的国有化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间无显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