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网络传输控制协议研究

来源 :沈阳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q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空间通信不断的发展,具有覆盖面广、可扩展性强、方便用户接入和不受地域条件限制等优势的卫星通信逐渐成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卫星宽带接入技术成为空间通信系统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目前地面最为广泛应用的数据传输协议是TCP/IP协议。它具有算法成熟、传输性能高、可移植性好等特点,使其在与空间数据传输系统的结合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TCP/IP协议是基于地面有线数据传输环境设计的,当它运行在空间通信环境下时,由于空间数据传输误码率高、数据往返时延长、非对称信道、间歇性链路中断等特点,使TCP协议在空间链路上的传输性能受到严重的影响。提高TCP协议在空间通信信道中的性能,是目前空间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TCP/IP协议和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卫星通信与互联网结合的趋势。阐述了卫星链路的特点及其对TCP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卫星环境中TCP性能和研究现状。根据卫星链路的特点,对地面TCP协议进行改进,使之适应空间数据传输。协议主要改进的地方有:加大初始窗口,慢启动算法的改进,拥塞控制算法等。并采用显示拥塞通知等丢失恢复算法,使之不仅在数据传输方面更可靠,而且保证了在空间数据传输中协议的性能。使用NS-2对改进的TCP进行仿真,并与传统的TCP进行分析比较,验证其可行性。最后,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卫星网络拥塞领域的意义,并给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为了适应空间技术的发展,满足复杂航天器的数据处理要求,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pace Data System,CCSDS)于1989年开发了高级在轨系统(Advanced Orbi
随着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移动用户对数据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大,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期望能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率、更好的通信质量、支持更快的终端移动速度。2011年4月国际电气与
包覆药柱的界面脱粘一般采用超声技术进行检测,在自动检测过程中会带来噪声和采集信号的不一致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包覆药柱的自动超声检测信号为对象,采用互相关分析与EMD
本文主要介绍了石油化工装置中管廊的形式和选取、管廊的布置原则、管廊的基本参数、管廊上管道的布置要求等.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上的目标探测和民用的雷达主动遥感等领域。开展目标检测技术的研究,突破SAR图像半自动、自动解译技术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