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声誉风险是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别之一。近年来,由于全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声誉风险日益呈现线上化、网络化、突发性的特征,对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产生更大的影响和冲击。2019年以来,商业银行负面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影响力不断上升,国内数家中小商业银行发生声誉危机,正常经营秩序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当前,有关金融领域声誉风险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梳理文献发现,以往研究主要聚焦于金融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誉风险是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别之一。近年来,由于全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声誉风险日益呈现线上化、网络化、突发性的特征,对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产生更大的影响和冲击。2019年以来,商业银行负面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影响力不断上升,国内数家中小商业银行发生声誉危机,正常经营秩序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当前,有关金融领域声誉风险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梳理文献发现,以往研究主要聚焦于金融舆情发展趋势与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防范,但研究视角较为宏观,缺少以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波动为视角的实证分析,未清晰揭示声誉风险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作用机理,难以解决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防范中的现实问题,如,负面网络舆情会影响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吗?容易影响存贷款业务的舆情具有怎样的特点?舆情对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哪些品种影响较大?持续的时间长短与声誉管理措施有关吗?声誉风险是否会跨机构传染?风险传染主要影响哪些业务?本文基于互联网弯路理论、舆论弱传播理论,以存贷款业务波动为研究视角,综合运用事件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负面网络舆情的外溢作用和程度,进而研究阐述了声誉风险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作用机理。定性研究主要是通过当地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舆情数据归纳总结中小商业银行负面网络舆情的共性规律。定量研究主要是通过事件研究法量化舆情发生前后存贷业务非正常增长率的变化,进而研究声誉风险对存贷业务的影响程度、开展声誉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声誉风险在同类机构间的外溢情况。研究对象为W市10家地方性商业银行2020年1-9月份11起典型负面网络舆情与银行存贷款业务。实证对象为其中持续时间最长、数据最全面、影响最大的“8-10事件”涉及的5家涉舆银行及4家非涉舆的同类型银行的存贷业务。本文进行了3组实证:一是对涉舆银行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8-10事件”对5家涉舆银行存贷业务的影响的显著程度及显著的业务品种;二是对涉舆银行曝光度影响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8-10事件”样本8中舆情命名曝光度对涉舆银行存贷业务影响的差异性;三是对涉舆银行传染性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8-10事件”对4家非涉舆的同类型银行存贷业务的影响是否具有显著性及与涉舆银行影响的相似度。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关乎群体性家庭财富安全、进行特征性命名的负面网络舆情事件对涉舆银行存贷款业务有显著影响;其次,商业银行风险规避型客户占比高的业务易受声誉风险冲击;再次,声誉风险传染容易发生在同类型银行之间,冲击风险规避型客户占比高的业务;最后,商业银行遵循舆情规律进行声誉风险管理有助于缓解对业务的冲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了解负面网络舆情对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影响作用提供了实证依据,对完善全媒体时代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提供了经验参考,并为行业监管机构、商业银行加强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思路启示,为地方政府加强本地网络生态治理、维护地方金融秩序提供了关注点。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日益严峻。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问题,中国政府不断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完备相关理论体系,由此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绿色投资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提高绿色投资效率则是环境污染问题更快更好得到解决的一个重要手段。政府环境规制执行力度日益严苛,重污染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增加绿色投资,加强污染治理投
在我国全面建设“创造型国家”的背景下,战略新兴产业成为了我国经济领域发展的重中之重。但创新力度层次不齐、产品转化效率低下、核心技术依赖性强等问题是目前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企业的短板,企业的研发战略改革势在必行。研发战略的制定和有效实施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其中股东的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股东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态度决定着管理者是否会积极投入到研发活动中。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来探讨在
零售行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支柱,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壮大,电子商务平台开始抢占市场份额,零售企业销售收入不断下滑。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新自身的经营模式成为零售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在互联网经济的挑战下,O2O模式成为零售企业青睐的商业模式。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零售企业中成功实行O2O模式的50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零售企业实行O2O模式会对其盈利能力
耕地土壤健康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而且与生态系统质量密切相关。开展耕地土壤健康状况评价,对于落实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当前国际上土壤健康评价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方法体系,强调基于土壤多功能性的土壤健康评价方法。然而我国目前土壤健康评价方面的工作大多围绕土壤生产功能,难以全面体现土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因此亟需开展定量化评估土壤健康相关研究工作。本
全球化变革使得世界各国的产业经济在数字贸易的推动下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服务贸易在贸易往来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中美两国一直以来互为重要的合作伙伴,虽然中国在贸易总量上对美国保持顺差状态,但是服务贸易却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它作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桥梁”,连接起了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2017年,国家发改委在2017-2025年的服务经济创新发展大纲中
The study aims to identify the sustainability of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 during COVID-19 in Bangladesh.The study’s problem is that most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 suffer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duri
股票市场是发达经济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的起伏以及潜在的风险和丰厚的利润一直是经济学者以及股票市场投资者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影响股票市场因素之一的汇率同样会在金融市场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汇率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着的联动效应是否协调,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稍有不慎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外很多学者对两者的联动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大部分研究都针对相对发达的经济体或者国家的情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达成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的目标。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呈现出稳中向好趋势。当前,空气污染仍处于较高水平,政府和企业均面临着严峻考验,大气污染防治相应措施必须持之以恒。此时研究城市空气污染对企业生产率的具体影响,为企业提供管理对策以及对政府提出政策启示;进一步检
越南的金融发展水平较低,银行“嫌贫爱富”,其服务主要面向大城市和富人,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比较匮乏,其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非常低。而普惠金融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已经得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证实。越南的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较大,如果能够提高越南普惠金融发展的水平,则越南的经济会得到较快增长。本文基于此,探讨越南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革新,分析在金融革新中普惠金融发展的成就,指出越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