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醇对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d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抗原诱导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建立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研究梓醇对抗原诱导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的影响,并探讨其发挥效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对RBL-2H3细胞经不同抗原组合致敏激发脱颗粒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的释放率进行比较,并据此对细胞活化脱颗粒的条件进行了摸索以建立稳定的抗原诱导细胞脱颗粒模型;MTT法检测梓醇对RBL-2H3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检测梓醇对抗原诱导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β-HEX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梓醇对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的影响;荧光显微镜法观察梓醇对细胞活化脱颗粒胞内钙离子变化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梓醇对细胞脱颗粒IgE/FcεRⅠ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关键上下游蛋白P-Lyn/Lyn、P-Syk/Syk及MAPK家族P-JNK/JNK、P-ERK/ERK、P-p38/p38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1.本研究以0.25μg/mL抗DNP-IgE单抗致敏细胞,30ng/mL的DNP-HSA激发细胞1h可有效的刺激细胞活化脱颗粒释放β-HEX。同时,以0.25μg/mL抗DNP-IgE单抗致敏细胞,30ng/mL的DNP-HSA激发细胞相应的时间,可成功诱导细胞释放组胺、表达相关蛋白。2.梓醇在0.3-100μM浓度范围内对RBL-2H3细胞增殖活性没有影响。3.0.3-30μM浓度范围的梓醇能显著抑制抗原诱导的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β-HEX的释放,并呈浓度依耐性。并以此实验为基础确定3、10、30μM为下一步实验梓醇的低、中、高剂量。4.3-30μM的梓醇能显著抑制抗原诱导的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组胺的释放。5.3-30μM的梓醇对抗原诱导细胞活化时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耐性。6.3-30μM的梓醇对抗原诱导细胞活化时IgE/FcεRⅠ介导的信号通路中调控炎症产物的蛋白P-Lyn、P-Syk、P-JNK、P-ERK、P-p38显示一定的调控作用,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以0.25μg/mL抗DNP-IgE单抗致敏细胞,30ng/mL的DNP-HSA激发细胞可成功建立抗原诱导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模型。梓醇(3-30μM)可以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抗原诱导的RBL-2H3细胞活化后的标志性介质β-HEX及组胺的释放,其发挥药效的分子机制可能与其调控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以及IgE/FcεRⅠ介导的P-Lyn/Lyn,P-Syk/Syk, MAPK等信号通路的转导有关。
其他文献
随着武广、广深、郑西、武郑、汉宜、合武、宁武高铁的相继通车,以及沪蓉高铁即将通车,我国高铁建设已进入全面收获期,高铁经济盛宴已经拉开帷幕。当前,以湖北武汉为中心的"4
采用冷加工方法制备了R60702工业纯锆管材,研究了冷加工变形率分别为20%,30%,40%,50%,60%的冷加工及700℃×1 h真空再结晶退火对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纯
湖南省常宁市因家庭式分散经营,林区水、电、路基础设施落后,农民资金投入有限,导致发展林业产业困难重重。因此,建立新型的林业经营主体是解决困难,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的有效途径。
以郑州市郑东新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对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郑东新区土地利用集约化指数为0.477 4,为不集约,原因在于土地投入的产
在终身学习理念与“教育均衡”口号提出的背景下,网络学习成为有效促进“教育均衡”的有效措施,并且成为终身学习的途径之一。研究中学生网络学习的适应性有利于改进中学生网络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技能。但是,就我国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现状而言,阅读教学还普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法、侧重于分析语法、句法,难句释疑和理解课文的字面
身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对人生存环境的关注使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直把人的地位和作用作为研究的主体,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充满了“对现实的人的人本主义关怀”。其中,
新课程理念倡导"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寻求主线,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整合知识点,做"形散而神不散"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湖泊、水库等淡水水源地水体富营养化和泥沙沉积等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水体富营养化和泥沙沉积无论是对水源地的环境或是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