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的山东省有一种古老剧种,即柳子戏,属于弦索声腔系统。在我国许多地区流传,如山东、安徽、河北等部分地区。早在清朝初期,按照南北东西四个方向的顺序可将我国戏曲进行划分,即“南昆、北弋、东柳、西梆”,而当中的“东柳”就是指本文研究的柳子戏,在部分地区至今仍在流传。从起源到至今共经历了600余年,现如今,山东省柳子剧团是我国现存的一家专业研究柳子戏的团体,被誉为“天下第一团”,肩负着传承与保护柳子戏的责任和使命。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于2006年将柳子戏纳入到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山东柳子戏对于研究地方戏曲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将柳子戏作为研究的主体,充分研究和分析其历史背景,并以此为前提重点对其音乐形态展开研究,找出柳子戏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建议,也对柳子戏在当代的传承给予了启示。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阐述柳子戏的历史,包括其产生和发展,首先对柳子戏进行概述,而后针对其产生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进行了介绍,以及对柳子戏清前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清后的发展做出了简要梳理;第二章为柳子戏音乐的构成,对柳子戏音乐的主腔明清俗曲类和“柳子”以及客腔的高腔部分、青阳部分等进行了介绍,以及对柳子戏伴奏音乐进行了介绍;第三章为柳子戏唱腔音乐的分析,简要概述了唱腔曲牌的构成,从唱腔曲牌的板式,宫调、尾腔、语言音韵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第四章为柳子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以对柳子剧团的考察为基础,介绍了柳子剧团的建立与发展,并且梳理了剧团对柳子戏音乐的整理与创编。综合分析了现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对柳子戏未来发展状况的设想。本文研究柳子戏的前提是其产生的背景及相关文化,通过详细的整理和分析,进行了音乐本体方面的研究,探求其背后深层的音乐发展规律。将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柳子戏实施更深层次的研究,并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继承和保护这一古老剧种,为弘扬山东地方戏曲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