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学习成长的影响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9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形态,网络文化是指在网络上的具有网络时代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简言之,网络文化就是以网络为载体的精神创造。   网络文化在当代社会文化组成中比以往其他任何形式的文化样式都具有综合性和代表性,尤其是在网络文化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程度更加明显的当今时代,网络文化所扮演的角色己深入到社会组织的各个细胞之中。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科技时代文化发展的最新形态,他具有主体的广泛性,平等性,内容的多样性,开放性,共享性,行为的虚拟性等一系列自身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表现在网络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的区别之处,更加体现在网络文化的对社会结构的冲击与重建。网络文化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文化样式,而且更重的是他对社会民主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构与影响,特别是对网络文化主体的深刻影响决定了网络文化是以往任何文化形态所无法比拟的。   科技往往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那么青少年怎样看待网络和网络文化呢?通过对一所中学,一所职业学校,一所大学共800多名同学的调查显示,青少年人群绝大部分对待网络文化持有正确积极的认识和评价,他们认为网络文化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更重的是从本质上改变了他们对待世界的看法和想法,即重新塑造了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生理心理问题,特别是在网络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成长,更加需要社会各个组织和机构加以关心和引导。由于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文化的主体人群,那么结合网络文化的特点研究青少年成长就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现实问题了。   本文从三个角度结合网络文化的特点研究青少年成长过程。第一是网络文化虚拟性特点与青少年的“网恋现象”。网恋就是指现实中的男女双方通过互联网这种媒介进行网上交往并恋爱。怎样认识网恋现象?网恋现象有什么社会价值?我们怎样正确引导青少年的恋爱观?这些问题都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须加以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第二个角度是从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学习文化知识方面来研究。网络文化在青少年学习文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文化本文定义为大众文化或是流行文化,因此青少年学习网络文化时就必须面对两种文化冲突,即第一网络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冲突,第二网络文化与外国文化或者是外来文化的冲突。在与二者的冲突与发展过程中,我们国家的青少年怎样取舍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优秀部分与糟粕之处,都是值得关注的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在教育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网络文化既要提倡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又要让他们辨明清楚传统文化中的束缚与羁绊之处;既要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壮大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又要警惕文化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腐蚀。   第三个角度是从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方面来研究。网络生活不再是青少年的一种可选择性的生活方式了,而是一种必要的生活方式。网络生活方式不仅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革新与突破,更是有望代替传统的生存环境。网络文化彻底颠覆了青少年传统的学习娱乐交往消费方式,然而,在网络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必定伴随消极或是负面的影响,如网络暴力色情文化的泛滥,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兴起,民族极端主义的抬头,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等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立法与管制,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指导与引领。在传播正确积极的网络文化时,社会组织的各个部分都承担着自己的社会责任。政府,学校,家庭,青少年自身这四个方面在承担青少年健康文明的成长过程中,担负着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网络文化必将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学习成长的影响是科技时代的历史使命,也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栋梁人才和为祖国培养合格接班人的社会使命。
其他文献
“首脑外交”是当今世界外交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在全球一体化、各国联系不断加强的背景之下在外交领域的具体反映,丰富和扩展了各国外交活动的形式。“首脑外交”近些年来
累犯制度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刑法预防和打击犯罪的有力手段,在刑法理论研究及实务应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特别累犯制度也不例外。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颁布之后,我国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它是我国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主体的生存方式,形成了虚拟社会这样一种全新而又特殊的社会形态。虚拟社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虚拟性、开放性、自由性。它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亦
在一个人成功的路上,情商扮演着比智商更重要的角色。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从学生变为社会人的承前启后的交接点,大学生情商水平直接影响了他们如何正确掌握自我,把握方向,走向成功。
当代人权理论认为,受教育权的核心是由法律规定的、国家应当对公民的教育需求承担的职责,即公民有权从国家那里获得受教育权的均等条件和机会。法国是最早把受教育权写进宪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