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轨道地铁列车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长期沉降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2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在沿海软土地区的地铁盾构隧道,由于饱和软土具有典型“三高两低”的工程特性,在运营期内地铁列车荷载长期反复作用下,极易发生工后不均匀沉降,给行车运营和隧道结构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本文以天津地区饱和软土为研究对象,针对较快时速的地铁列车荷载,系统开展了列车荷载作用下饱和软土动力响应的室内试验研究,从土体塑性应变-振次、动应力-应变和动孔隙水压力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力学响应特性;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动力数值模型,分析了地表、隧道腰部和底部土体的塑性变形演化规律;此外,结合室内试验数据拟合得到了长期沉降预测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并与线路实际监测沉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预测了该线路在未来运营期内所能达到的沉降值。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明确了地铁列车荷载的产生机理及其计算方法,根据人工激振力函数和地铁A型车辆参数,确定了较快时速下地铁列车荷载的表达式和时程曲线,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室内动三轴试验方案。(2)采用室内循环动三轴试验的方法对软土在不同速度地铁列车荷载条件下的动力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较快时速下软土的塑性累计应变和动孔隙水压力均小于平均时速和常规时速条件下,在十个阶段的振停试验中,下一阶段产生的塑性累积应变值和动孔隙水压力均小于上一阶段。(3)采用室内循环动三轴试验的方法分析了间歇列车荷载振动对软土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得到停振期的塑性累积应变在振动期结束的基础上逐渐减小到一个相对稳定值,停振期的动孔压在试验前五个振动阶段的基础上有所上升,在试验后五个停振阶段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值。(4)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速度条件下隧道软土地基和地表的沉降规律,明确了较快时速地铁列车荷载作用下隧道底部土体沉降和地表沉降的影响范围,得出了隧道软土地基工后沉降随地铁行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较快时速下的地表沉降范围约为隧道轴线两侧各3.5倍隧道直径,隧道下卧土体竖向沉降范围约为4倍隧道直径。利用试验数据拟合得到的预测模型结合分层总和法计算在未来20年内隧道下卧软土地基的长期沉降量达到29mm,对比实际沉降监测数据可知模型预测的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近年来桥梁垮塌事故层出不穷,大跨度桥梁作为国家或地区的交通命脉,往往在建设过程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发生坍塌事故,将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及时掌握桥梁结构的“健康”状态,以防止突发事故,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大型桥梁进行健康监测是极为必要的。但是现有的健康监测系统漏报、错报、不报的情况时有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健康监测系统的预警限值设定地不甚合
随着城市间快速轨道交通及城区地铁隧道的不断发展,盾构法逐渐成为隧道建设的主流开挖方式。伴随国内盾构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的不断成熟,盾构隧道逐渐向高水压、长距离、大断面方向发展。为保障盾构隧道的安全性、耐久性以及使用性,提高隧道防水性能以减少隧道外水压渗漏现象的发生成为重要手段。工程实践与研究表明,在隧道渗漏的多种途径中,管片接缝是盾构隧道渗漏现象的频发位置,同时隧道渗漏现象与隧道不均匀沉降在耦合作用
抽取地下水导致地层沉降会对市政管道、地下管廊和地铁隧道等地埋梁造成损伤,随时间增长和抽水量累加,损伤逐渐增加直至影响安全使用。本文基于抽水导致的区域性地层沉降s-lnr半对数线性规律,研究了抽水地层沉降作用下地铁隧道的变形与内力的影响。运用傅里叶变换,对s-lnr沉降曲线公式进行等效变换,推导得出对数型地层沉降作用下地铁盾构隧道的变形及内力的解析解数学公式。与此同时,运用有限差分方法推导得出对数型
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处于渗流场、应力场多场耦合作用环境,结构的荷载作用模式复杂,荷载种类繁多,阶段性作用明显,对盾构隧道结构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困难。现阶段施工荷载一般考虑注浆压力、千斤顶推力和盾尾刷反力,采用与土压力组合方式进行结构计算。然而,目前施工荷载的计算和作用模式缺少明确的依据,通常依据工程经验进行简单分析。因此,探明施工荷载的计算理论和作用机理,提出详细、明确和系统的施工荷载确定方法是十分必
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荷载的急剧增加,桥梁面临着大量的拆除更换和新建扩建问题,钢-混组合桥梁日益成为桥梁工程人员的重要选择。本文阐述了钢-混组合梁体系应用于中小跨径桥梁的优势和劣势,发现混凝土桥面板易开裂成为制约钢-混组合桥梁迅速发展的一大瓶颈,亟需相关工程人士得以解决。鉴于此,本文从材料层面出发,提出集高性能材料UHPC和高强钢优点为一体的钢-UHPC华夫板组合梁高性能结构体系,以期为解决传统桥梁病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促进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战略合作,同时也对我国的航海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保证战略稳步推进,需要不断推进相关建设以提供强大的航海保障能力。影响航海安全的因素众多,丰富的通航环境信息资源是实现高水平航海安全保障服务的基础,因此构建功能全面、运行稳定的海上丝绸之路通航环境安全保障信息资源体系,对全面整合相关海事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融通
铁路工程快速发展,其两侧通常设有护栏,然而因为工作时间增长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整体结构出现老化,承载力大幅度地降低,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提高护栏的承载力,相关学者提出许多加固方法,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但在工程应用上仍存在许多技术上的不足,并且一些加固技术对护栏的加固效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在继承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究更加有效的加固方法已经迫在眉睫。高韧性水泥板作为工厂预制板,韧性好、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的出行需求日渐加剧。乘坐公交出行成为居民首选的高效快捷的出行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公交系统中,存在着站点和线路分布不合理、线路规划缺乏理论支撑、乘客出行数据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为获取天津市公交网络的拓扑特征,分析乘客出行规律,优化公交网络,具体工作如下:首先,本文以天津市公交网络为研究对象,针对天津市现有612条线路,5435个站点,应用复杂网络的基本理论,构造了天津市公交站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沿海地区进行基坑施工时由于其所在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一般含深厚淤泥层),基坑自身围护结构和临近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是工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明确各种不同的复杂环境和工况条件下基坑开挖引起的变形机制是确保基坑工程能够安全实施的前提,因此需要对其开展系统的研究。本文以福建木兰溪特大桥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软件PLAXIS 2D对321#
随着国内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作为最为有效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国内外多个城市投入建设并运营。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中隧道段大多用盾构法施工,隧道在穿越软土地区或者穿越水下地层时,盾构隧道外侧面承受高水压,尤其在管片接缝密封垫处承受水压发生渗漏,仍然是目前盾构隧道面临病害之一。然而,目前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密封垫通常采用单一型密封垫,在地铁长期运营条件下,由于密封垫老化或接缝形变引起隧道发生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