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侵权法律救济制度研究——以社会化救济为视角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科技的广泛应用、规模化的生产销售以及密集化的社会交往,大规模侵权事件层出不穷并呈现增加趋势。大规模侵权事件因其影响范围广、受害人数多、损失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导致侵权企业往往因巨额赔偿陷入破产困境,受害方的损失索赔无门,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公共问题。我国现行法律关于侵权损害赔偿的规定更多侧重于对责任的认定,对于受害方损害赔偿的落实缺乏应有的关注。行政主导救济是目前我国应对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的主要途径,政府积极介入,提供行政补偿,及时救济受害人,安抚社会情绪,也维护了社会和行业的稳定,其弊端在于责任由国家承担,造成责任失序,有失公平,弱化了法律的预防功能,诱导企业漠视社会责任。正如德国的社会学家贝克所言,现代社会风险四伏,人类面临着由社会制造的的各种风险。既然风险源自工业化社会,那么责任也应由社会承担。大规模侵权引起的损害赔偿不再只是弥补受害人损失,更应关注如何分配风险,分散损失。现代侵权法突破了责任自负理念以及过错责任原则,从过去的以侵权人为出发点转变成为受害方考虑,以损害赔偿为中心,逐渐形成一种以解决社会冲突为目标的风险分配机制。具体来说,即从单一的损害赔偿制度发展为包括责任保险、赔偿基金、行政主导、社会保障在内的多元化救济制度。  本文从大规模侵权的社会化救济这一视角切入,探索如何完善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的救济。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对国内外学者对此领域的理论探讨进行梳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内容;第二章阐述大规模侵权的基本理论,包括大规模侵权的界定、性质、特征以及社会化救济制度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我国大规模侵权事件的损害救济不足,评析司法救济模式与行政主导模式各自的优势弊端;第四章探索美国、德国关于责任保险、赔偿基金的相关规定,借鉴国外的制度经验,以期对我国社会化救济制度的构建有所帮助;第五章论述了责任保险的意义、现状,主要通过保险机构、模式选择、责任范围、责任限额、保险费率、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制度构建。第六章论述了赔偿基金的意义、现状,主要通过设立模式、适用范围、赔付标准、资金筹措、基金管理、基金终止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
其他文献
休谟的正义思想倾覆了苏格兰传统正义学说,建立了情感主义人性理论,他对正义的起源、定位、及财产权的关系和作用都有独到的见解。本文将从正义起源、定位、财产权、作用以及对
2012省市政风行风热线“四位一体”联动直播活动日前在徐州举行。直播现场开通了徐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一个多小时共受理市民诉求150余件。
八一建军节来临前夕,连云港联通闫波总经理一行代表公司向市消防支队送去慰问金,并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