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b82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技术是一门正迅速崛起的新技术,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1990年7月,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了国际首届纳米科学技术会议(Nano-ST)。纳米科技研究范围是过去人类很少涉及的非宏观、非微观的中间领域(1~100nm),它的研究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次。目前纳米材料与技术的发展已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具有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能,因而在光子晶体、催化剂载体、精密陶瓷材料、橡胶、涂料、色谱填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等许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对纳米二氧化硅的研究主要包括制备、微观结构、宏观物性和应用等四个方面,其中制备技术是关键,因为制备工艺对其微观结构和宏观物性具有极重要的影响。本试验分别采用稻壳热解法和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研究和比较两制备方法的工艺参数和试验条件,并表征试验中所得的样品,从中寻求出一种简单有效的制备工艺,从而得到分散效果好、颗粒分布均匀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稻壳热解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是以稻壳为原料,选择不同的热解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稻壳进行热解,得到高纯的二氧化硅颗粒,并对其进行一系列表征。在采用XRD、SEM、EDS、TG-DSC测试手段,分析和研究对二氧化硅的物相、微观形貌、颗粒分散效果等的基础上,优化工艺参数和试验条件,以得到最佳的试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热解温度为520℃,保温时间为3h,在此条件下制备出的二氧化硅,颗粒团聚较少,分散效果好,粒径均匀,纯度高等特点,但白色度稍欠缺等。微乳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以OP-10乳化剂/正丁醇/环己烷/硅酸钠溶液组成反相微乳液体系。采用XRD、SEM、TG-DSC测试手段,对其晶体结构、颗粒的微观形貌、颗粒大小等进行分析,了解试验条件(硅酸钠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微乳液体系的反应温度、正丁醇的质量等因素)对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大小以及粒度分布的影响。经分析,得到最佳的微乳法体系反应条件:体系反应温度为20℃,正丁醇的质量为9g,硅酸钠溶液的体积为1.4ml,硅酸钠溶液的浓度为
其他文献
基于事例的推理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人工智能技术,由于它符合专家求解问题时的认知原理,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使得全球的信息得以共享。基于事例推
创新整合点基于“网易云课堂”学习平台,学生自学教师开发的微视频,运用自选课程、我的笔记、综合讨论区等功能,结合电子书包和电子白板的一对一交互、即时分享、在线评测等优势
建立了氦气轮机的集总参数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下开发了仿真模型,针对起动过程,按照设计要求的条件,进行了起动过程的动态仿真。仿真结果给出了低压压气机、高压压气
土地征用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其中以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博弈最为激烈。基层政府占据制度优势,在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驱动下进行征地;农民受资源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征地博弈中
水工环地质勘察是土木工程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为国家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受工作环境和保障资源的限制,水工环地质勘察过程中对环境存在着一定程度的
目的:探究疾病谱对行心肺复苏术的急救患者的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急诊手术室因发生心脏骤停实施CPR复苏成功患者100例和复苏失败患者10
<正> 作者在36只大鼠以右侧腹壁浅动静脉为供血管的腹壁长方形皮瓣中应用一特制的经皮氧分压监测器,在不同的供氧情况下测定了术前、术中和术后该皮瓣近端、中部及远端的氧分
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带动了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但废旧工业产品的处理加剧了环境的污染、材料的浪费和能源的缺乏。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社会循环经济的需求促使人们
TiO2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污染治理技术,在废水废气净化、抗菌环保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阻碍其应用的是它的大禁带宽度(E=3.2eV),不能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因此研
目前,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各国广泛、迅速地发展和普及。信息化的浪潮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促使传统商业模式发生变化。企业在互联网上实施新的服务方式,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