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微循环的影响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ry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脏瓣膜病(Heart Val ve Di sease,HVD)是我国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脏疾病,常继发于风湿病损害,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病年龄逐渐出现低龄化的趋势。严重的心脏瓣膜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患者多数伴有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心功能衰竭等症状,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活水平及生命安全。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体外循环下的瓣膜置换术足现阶段重症瓣膜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该手段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尽管采用了膜式氧合器、循环灌注技术及血液稀释法等措施及技术来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但由于体外循环本身非生理性的平流灌注,血液的理化性质及生物特性,血流的状态,血管压力等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除此之外,包括手术过程中机体的高度应激、局部缺血缺氧、内环境功能代谢紊乱等,这些都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因素,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及转归。盐酸戊乙奎醚(Penequininehydrochlordie,PHC)是我国自主研究的长效抗胆碱药,又名长托宁,近年来主要应用于临床麻醉及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的抢救,其主要作用于M1和M3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对M2受体的影响较弱,因此盐酸戊乙奎醚在具有强大的抗胆碱作用的同时,对心率的影响并不明显,所以副作用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十分可观。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盐酸戊乙奎醚同时具有细胞保护、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小血管扩张等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微循环。本研究以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为对象,拟探讨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微循环的影响。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从2018年9月到2019年2月,选择60名全身麻醉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或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每个病人均为单瓣膜置换,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或Ⅳ级,年龄30岁~60岁,男32例,女28例,身体质量指数(BMI)18.5~23.9kg.m-2。将60名患者随机分配成3组,每组20例:盐酸戊乙奎醚组1(P1组)、盐酸戊乙奎醚组2(P2组)及对照组(C组)。常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行机械通气,术中采用静吸复合的麻醉方式。P1、P2和C组分别于置入中心静脉后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1、盐酸戊乙奎醚0.1 mg.kg-1及等量生理盐水。三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体外循环转机开始前(T2)、体外循环开始后1小时(T3)、体外循环停止转机时(T4)时、术后4小时(T5)及术后24小时(T6)收集血液标本,测量各个时间点患者的血乳酸(LA)值、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0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肌肌钙蛋白1(cTnI)水平及尿量,同时记录鼻温及肛温复温时间(从最低温度复温至37℃)。结果统计1、三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BMI、术前EF值、手术方式、ASA分级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术中HR组间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鼻温及肛温复温时间比较与C组相比,P1组、P2组鼻温及肛温复温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2组相比,P1组鼻温及肛温复温时间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MAP比较组内比较与T1时间点相比,三组患者的MAP水平在T4~T6时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2、T3时间点的MAP水平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三组患者的MA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LA的比较组内比较与T1时间点相比,三组患者的LA水平在T2~T6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C组相比,P1组、P2组的LA水平在T2~T6时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2组相比,不同时间点P1组的LA水平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三组患者ScvO2的比较组内比较与T1时间点相比,P1组、P2组的ScvO2水平在T2时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T6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3时间点的ScvO2水平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间点相比,C组的ScvO2水平在T2~T6时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C组相比,P1组、P2组的ScvO2水平在T2~T6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2组相比,不同时间点P1组的Scv02水平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三组患者cTnI的比较组内比较与T1时间点相比,三组患者的cTn1水平在T2~T6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C组相比,P1组、P2组的cTnI水平在T2~T6时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2组相比,不同时间点P1组的cTnI水平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三组患者尿量的比较组内比较与T1时间点相比,三组患者的尿量在T2~T6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C组相比,P1组、P2组的尿量在T2~T6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2组相比,不同时间点P1组的尿量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盐酸戊乙奎醚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术中的LA及cTnI水平,缩短鼻温及肛温复温时间,提高ScvO2水平及尿量,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对患者的心肌有保护作用。2、盐酸戊乙奎醚在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对减轻患者微循环障碍的作用相似,因此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建议以小剂量作为手术用药比较安全。
其他文献
[目 的]1.对勐腊县2017年的登革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2.建立时空重排扫描的备选时间参数与空间参数组合。3.对已发生的登革热聚集事件进行登革热症候群时空重排扫描,评价
猪δ冠状病毒(PDCo V)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猪肠道冠状病毒,属于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δ冠状病毒属成员。2012年,PDCo V于香港首次被发现。2014年,PDCo V在美国大规模
背景及目的瘢痕是各种创伤所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统称,是机体创伤修复的结果。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参与此过程,当合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兴起,数据的数量呈现指数级的增长,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交织混杂,复杂程度日益上升,对数据如何重用以产生价值成为语义web的核心竞争力。在这种环境下,更是难以判断信息源的真伪,起源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影响用户对所获取数据的信任程度。由于起源信息详细记录了数据的生命演变过程,数量的增减变化和结构的异构转换等都包含其中。因而,在追溯查询复杂数据的历史状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脾瘅宁对糖调节受损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及其上GLUT-2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以SPF级Wistar雄性大鼠100只(月龄60-70天,体重230-250 g)作实验对象,以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时代主题之一就是“信息”,所以人们对信息的传输速率、通信容量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光通信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光通信传输速率越来越快、通信容量越来越大,但是损耗和色散仍然是制约光通信发展的难题。相位敏感光参量放大器(Phase-sensitive amplifier,PSA)可以直接对信号中同相的分量进行放大而衰减其正交分量,解决了光通信中的能量
随着市场环境、经济局势的快速发展、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的突发情况越来越多样,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客户需求的改变、资源临时供应不足、截止日期突然提前、恶劣气候的影响等往往会导致实际执行与计划之间出现较大偏差,因此在确定性环境下构建的调度计划无法应对项目复杂多变的执行环境。而鲁棒性项目调度是在RCPSP中制定一个具有鲁棒性的调度计划,以减少项目执行过程与计划的偏差,因而受到国
当近红外激光场激发下的半导体受到强太赫兹场作用时,电子脱离空穴,由价带激发到导带;电子紧接着在强太赫兹场中加速获得能量;最终,电子和空穴复合激发出高能光子并产生高阶边带光谱。此为高阶边带产生的三步走模型。太赫兹场作用下的高阶边带谱与高次谐波谱具有相似的特点,均存在平台区域,且电子从太赫兹场中获得的最大动能为3.17UP,光子从电子—空穴对复合过程中可获得的最大能量为:Emax= 3.17UP+IP
近些年来,随着高维数据的不断增加,处理数据的手段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幸运的是,这些高维数据通常有较高的相关性,例如Netflix挑战中未知的电影评价可以通过已知的评价估计出来,这为高维数据的处理提供了更好的思路。由于高维数据之间有相关性,由这些数据构成的矩阵也就往往是低秩的。目前,无论是最初的压缩感知和稀疏编码还是现在的低秩模型,这些基于低秩理论的相关算法在数据处理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低
目的:近年来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记忆能力受损情况是被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前瞻性记忆(PM)和回溯性记忆(RM)均是记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前瞻性记忆是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