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质阻挡放电在臭氧合成、材料表面处理、环境保护、杀菌消毒和气动控制等领域得到广泛了应用。本文围绕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的阻抗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放电效果的作用因素,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了双螺旋电极结构的沿面型介质阻挡放电发生器,利用Maxwell软件建模,对其静电场分布进行了仿真,探究了激励电压幅值、介质层厚度和电极间距等因素对于电场强度的影响,为优化发生器结构提供参考。(2)搭建了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的实验系统,研究了电源不同连接方式对于电压电流波形的影响,指出了放电的不对称性;通过测量不同外加电压幅值和频率下的伏安曲线和李萨如图,研究了电压幅值和频率对于放电功率的影响。(3)提出了双螺旋电极结构的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的Simulink动态电路模型,对发生器加载阻抗匹配网络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实验测量结果表明,阻抗匹配网络的增加提升了电源的输出电压,有利于提高放电功率。(4)进行了沿面介质阻挡放电降解空气污染物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对于PM2.5和甲醛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探究了PM2.5初始浓度和电压幅值对于降解效率的影响。本工作提出的阻抗匹配网络方法,有力地提升了沿面双螺旋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的综合性能。研究成果为促进工程实用化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同时也可为同类装置的阻抗匹配网络方法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