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黄芪对大鼠荨麻疹动物模型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其治疗荨麻疹的可能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荨麻疹动物模型建造及分组: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法(PCA)①以卵白蛋白为变应原致敏大鼠,制备抗卵白蛋白的抗血清(主含IgE)。②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小剂量组(5g/kg)、中剂量组(10g/kg)、大剂量组(20g/kg)与酮替酚组(0.7mg/kg),相应药物灌胃给药进行干预,各组实验动物皮内注射抗血清,以卵白蛋白-伊文思蓝溶液进行抗原攻击,建造荨麻疹动物模型。(大鼠致敏部位皮肤出现蓝色反应斑表明造模成功。蓝色反应斑:皮肤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伊文思蓝染料渗出所形成)2.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量蓝色反应斑的OD值。3.甲苯胺蓝染色法从形态学角度观察黄芪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4. ELISA法检测炎性介质组胺的量,观察黄芪对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的作用。5.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组胺所致蓝斑的OD值,观察黄芪对组胺所致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1.以卵白蛋白为致敏原,荨麻疹动物模型建造成功。2.黄芪各组均能够降低大鼠皮肤组织蓝斑OD值,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黄芪中、大剂量抑制作用较佳,且中、大剂量与酮替酚对荨麻疹的抑制作用相当,但中、大剂量组之间无差异。3.黄芪各组均可降低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炎性介质组胺的释放(p≤0.05)。黄芪中、大剂量作用较佳,且中、大剂量与酮替酚作用相当,但中、大剂量组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4.黄芪各组均可减轻组胺致毛细血管扩张,其拮抗作用呈量效关系,大剂量拮抗作用最强,黄芪小、中、大剂量的拮抗作用均弱于酮替酚(p≤0.05)。结论:黄芪对荨麻疹具有治疗作用。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之一,此外黄芪可能还具有对抗组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