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PHC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分析各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规律,为PHC的中医辨治及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PHC的46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主要症状、四诊情况、入院时实验室指标、并发症等资料。运用SPSS22.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正态分布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检验方法,寻求组间数据的统计学意义和相关性。结果:1.462例PHC患者中,男性患者327例,女性患者135例,男女发病比例为2.42:1,PHC的发病性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患者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0.76±10.59岁),女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4.42±10.12岁),男女患者发病年龄有明显差异(P<0.05),女性患者发病年龄高于男性患者。2.临床症状前20位分布如下:胁肋胀满346例(占74.89%),倦怠乏力322例(占69.70%),口干287例(占62.12%),纳差246例(占53.25%),小便黄243例(占52.60%),肝区不适236例(占51.08%),胁肋疼痛234例(占50.65%),腹胀226例(占48.92%),咳痰219例(占47.40%),口苦206例(占44.59%),腹泻188例(占40.69%),疼痛引背184例(占39.83%),眠差176例(占38.10%),身目黄染170例(占36.80%),大便溏泄165例(占35.71%),善太息153例(占33.12%),消瘦152例(占32.90%),腹痛150例(占32.47%),急躁易怒150例(占32.47%),排尿困难149例(占32.25%)。3.常见临床并发症:低蛋白血症214例(占46.32%),电解质代谢紊乱200例(占43.29%),腹腔积液195例(占42.21%),肝性脑病39例(占8.44%),上消化道出血27例(占5.84%),感染27例(占5.84%),肝肾综合征12例(占2.60%),慢性肝衰竭10例(占2.16%),脾肿大8例(占1.73%),代谢性酸中毒8例(占1.73%)。中医证型与并发症无相关性(P>0.05)。4.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血瘀证患者最多(200例,占43.29%),其他依次为湿热蕴结证(100例,占21.65%),肝郁气滞证(84例,占18.18%),肝肾阴虚证(35例,占7.58%),脾虚湿盛证(25例,占5.41%),痰凝热毒证(18例,占3.89%);PHC各中医证型在不同发病年龄中存在差异性(P<0.05),其中湿热蕴结证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最小(58.26±8.51岁),肝肾阴虚证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最大(67.66±8.80岁)。5.中医证型与住院天数:各中医证型、患者年龄、患者性别在住院天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情况:A级29例(占71.22%),B级103例(占22.29%),C级30例(占6.49%),中医证型与Child-pugh分级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检查:TBIL、DBIL、IBIL、ALT、AST、ALB、TBA、PT、RBC、WBC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8.发病季节情况:患者多发病于夏季(129例,占27.92%),春季(116例,占25.11%)与秋季(115例,占24.89%)发病人数较为接近,冬季发病人数最少(102例,占22.08%)。结论: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PHC患者的发病率与不同性别及发病年龄间存在差异性;男性患者发病率大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发病年龄高于男性患者。2.各中医证型发病率不同,以血瘀证患者最为多见,痰凝热毒证患者最少;证型分布与发病年龄间存在相关性;湿热蕴结证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最小,肝肾阴虚证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最大。3.实验室检查中,痰凝热毒证在TBIL、DBIL、IBIL、ALT、AST、TBA、WBC、RBC等实验室指标结果中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痰凝热毒证在ALB结果中明显低于其他证型;血瘀证在PT中延长时间明显多于其他证型。痰凝热毒证较其他证型肝细胞破坏程度较重,肝脏合成功能较差,血瘀证较其他证型肝脏凝血功能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