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我国北方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癌时,不同HBV基因型之间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HCC(hepatocellularcarcinoma)患者不同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年龄、HBVDNA载量、HBeAg阳性率、肿瘤单发或多发、肝癌病理分级、生存率、肝损伤和AFP水平进行研究。结果:(1)在156例HCC患者中,B基因型20例,占12.83%;C基因型134例,占85.89%;2例非B、C型,占1.28%。(2)HBV基因型B肝癌患者发病年龄较HBV基因型C患者年龄低(p<0.01),HBV基因型C与我国北方地区HCC发生有关,且肝损伤程度较HBV基因型B重,HBeAg阳性率,HBVDNA载量和AFP水平也明显高于HBV基因型B。(p<0.01)(3)HBV基因型B肝癌患者病灶以单发为主,HBV基因型C患者病灶以多发为主。(p<0.01),不同HBV基因型与肝癌分化程度无关;HBV基因型B肝癌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84%和79%,并且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HBV基因型C肝癌患者(p<0.05)。(4)AFP阳性率在HBV基因型B或C肝癌中分别为70%和81.34%。结论:(1)HBV基因型C与北方地区肝癌发生密切相关,HBV基因型B慢性乙型肝炎癌变多为青年人。(2)HBV基因型C肝细胞癌患者肝脏损伤重,病灶以多发为主,生存期较短。HBV基因B肝细胞癌患者病灶多以单发为主,生存期较长。(3)AFP水平在HCC中对诊断及疗效判断仍有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目的:分析血管肉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和Flk-1)蛋白在HCC组织内的表达的特点及其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探讨VEGF及其受体(Flt-1和Flk-1)的表达与肝癌患者肝组织中乙肝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利用Maxvision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及其受体Flt-1和Flk-1的表达情况。结果:(1)VEGF及其受体Flt-1和Flk-1在肝癌组织中主要表达在肝癌细胞、肝血管内皮细胞、肝血窦细胞的细胞浆中,均呈高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83.3%、76.7%、80%,显著高于乙肝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p<0.01)。(2)低分化的HCC肝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肝细胞癌肝组织(p<0.01)。(3)不同HBV基因型的肝癌组织中VEGF及Flt-1和Flk-1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但HBV基因型C的肝细胞癌肝组织VEGF蛋白表达计分明显高于HBV基因型B(p<0.05)。结论:(1)VEGF,Flt-1和Flk-1在肝细胞癌肝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未发生HCC的肝硬化、肝炎病人的肝组织。(2)VEGF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同HCC恶性程度呈正相关。(3)肿瘤细胞坏死组织周围VEGF呈高水平表达,可能是TACE治疗后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的生物学基础。(4)HBV基因型C肝癌患者高水平表达VEGF,是否为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之一,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