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吩磺隆在小麦上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残留动态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is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噻吩磺隆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磺酰脲类除草剂用于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在我国已经被广泛使用。为了了解噻吩磺隆使用后,在小麦及其环境中的残留情况,评价其安全性,为合理使用农药,指导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提供依据。本文对噻吩磺隆在小麦及环境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和降解动态进行了研究。 噻吩磺隆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以小麦植株、籽粒、土壤和水为实验材料,采用经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实验对不同残留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小麦植株和籽粒样品用乙腈提取,正己烷液-液分配,氟罗里硅土小柱净化后采用Waters-996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小麦植株中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9.61%-96.15%,变异系数为4.20%-8.72%;小麦籽粒中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0.42%-96.37%,变异系数为4.86%-8.13%,最低检出限均为0.02mg/Kg;土壤样品用乙腈提取,旋转蒸发仪浓缩后,过0.2μm微孔滤膜用Waters-996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4.53%-97.36%,变异系数为3.18%~4.39%,最低检出限为0.01mg/Kg;水样,先调pH值至2-3,再用二氯甲烷多次萃取,浓缩过0.2μm微孔滤膜用Waters-996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7.78%-94.20%,变异系数为4.27%-5.19%,最低检出限为0.02mg/Kg。在实验过程中,对样品前处理和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优化,最终确证以上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净化效果好,完全满足残留分析检测的要求。 通过噻吩磺隆在小麦上的残留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噻吩磺隆在小麦上的残留降解动态因试验环境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当施药浓度为37.13g/ha,2005年长沙市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方程分别为:y=8.9172e-0.1959t,y=0.7962e-0.31744t,由降解动态得出其半衰期分别为3.54d,2.18d,2006年长沙市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方程分别为:y=0.7277e-0.1909t,y=0.623e-0.3881t,由降解动态得出其半衰期分别为3.63d,1.79d。
其他文献
本试验系统研究了异丙甲草胺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探析了异丙甲草胺对水稻各生长期的作用特点,找出了引起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同时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对异丙甲草胺的敏感差异,分析了
邵阳县生产的蔬菜品种多,一年四季都有蔬菜生长,其害虫种类也多,各个季节有不同的主要害虫。长年十字花科蔬菜害虫主要有:小菜蛾、菜粉蝶、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蚜虫、跳甲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