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建设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主体的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不仅可以提高山东半岛产业的整体素质与综合竞争力,带动山东制造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增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入世后,半岛基地的建设面临着政策及市场方面的良好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威胁。在“中国制造”普遍遭遇“专利围剿”的形势下,随着日韩产业向山东半岛的转移趋势而引发的涉外事务的增加,以及转变“加工基地”的现状,都迫切地要求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转变知识产权观念,采取措施,构建与之配套的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腾飞有良好的基础,其整体经济实力雄厚,拥有许多开发区和科技园区载体,且已经形成初步的几大产业集群,品牌初具规模,自然环境宜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更有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制造业实力不断增强,山东省更是在“大而美,富而强”的路上阔步前进,国际产业转移方兴未艾,近邻日韩风头正劲,2008年“奥帆赛”落户半岛龙头青岛,机会难得。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还有四大优势,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现在关键就在于,想方设法弥补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在面积、人口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开放程度,技术水平和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迎接国内外的各种挑战。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本论文在研究前人的文献,定义所要研究的问题,回顾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知识产权制度通过促进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进而推动整个制造业基地发展的机制,最后从国家、企业、中介机构、科研机构四个方面建立了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