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中国城市照明的快速发展,以及照明向生态型园林、甚至生态保护区的快速推进,人工光对自然生态环境特别是野生候鸟的生存及迁徙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京津地区城市照明高度发展,同时该地区也是中国北方主要的候鸟栖息繁殖地、迁徙途径地之一,基于京津地区候鸟种群夜间生境光环境保护的照明研究是该地区建设生态型城市、发展生态照明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研究目的旨在寻找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夜间人工光照对自然界候鸟的负面影响的光照形式、量化光参数阈值,并基于地区候鸟夜间生境保护,提出能够指导工程建设的照明技术指标及控制建议。研究中,以文献检索方式,系统归纳、整理、总结国内外迁徙候鸟照明影响研究成果;以京津地区候鸟分布情况资料检索及生态区现场调研的方法,研究京津地区优势候鸟生境、种群结构特征,提出候鸟夜间光生态问题研究重点;以北京颐和园地区集中分布的珍贵候鸟物种——北京雨燕为研究对象个案,通过现场观测及光照实验的方法,定量化研究不同典型室外照明光源对其影响程度;在实验室环境下,选择文鸟、虎皮鹦鹉作为研究对象个案进行人工光照观测实验,系统化、定量化研究不同视觉刺激下实验鸟类的异常行为动作反应。最终提出基于京津地区候鸟种群夜间光环境保护的生态照明对策及量化控制指标建议。本文在研究方向及研究方法上都进行了探索及创新:颐和园光生态现场研究中,以晨昏时段北京雨燕出入巢数量观测统计及夜间人工光照干预实验研究结合互补的方法,确定北京雨燕判断昼夜的光刺激照度阈值;以不同光源、光色、光强、照明形式,进行实验室环境下的典型笼鸟光照影响对比观察研究,定性、定量化研究鸟类视觉对不同人工光干扰的反应;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借鉴、生态地区现场研究、实验室环境光照影响研究,基于候鸟种群光生态保护,提出量化的照明参数阈值指标体系,提出城市生态照明控制策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