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传统观念的组成部分,性别偏好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确实大为减少了人口增长的经济、能源和环境等压力,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性别偏好的观念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自我国政府大致于同一时期逐渐放开城乡二元分割、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以来,数以亿计的农民离开世代居住的农村进入城镇成为产业工人,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强力束缚和城乡之间仍存有户籍等制度壁垒,绝大多数的进城务工者并未完成绝对的迁移,而是要不断穿梭往返于城镇工作地和农村老家之间,“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深刻影响了迁移父母的经济行为。我们借以此文对迁移父母对子女性别的偏好是否会影响其经济行为做一个尝试性的探讨。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了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研究方向,本文选取了父母的经济行为所包括的三个联系紧密的方面,一是劳动供给行为,本文考察的是工作时间,二是消费行为,三是汇款行为;选取了孩子性别作为性别偏好的替代变量,也即一孩家庭的孩子性别和二孩家庭控制第一个孩子为女孩的第二个孩子性别作为关键自变量。本文提出了三个基本假设,即在有进城务工者的家庭中,孩子为男孩的父母要比孩子为女孩的父母周工作小时更多、消费更多、汇款更多。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对于工作时间,一孩家庭生男孩与父母劳动时间显著正相关,二孩家庭孩子的数量效应和顺序效应均与父母劳动时间无显著相关性;对于消费行为,一孩家庭孩子性别无显著相关性,二孩家庭在控制第一个孩子为女孩的前提下,第二个孩子生的是男孩与父母消费显著正相关,若男孩生活在农村则父母消费显著减少;对于汇款行为,无论一孩家庭还是二孩家庭,对孩子性别的偏好与父母汇款不显著相关。总体来说,回归结果对前两个假设是支持的,但第三个假设在本文的回归结果中并未得到支持。在回归结果中,部分控制变量的结果与文献一致,包括工资的收入效应,父母性别的回报率,受教育年数表示的人力资本回报等;部分控制变量也使本文有较为独立的观点,比如回归结果中,与配偶同住会增加各自的工作时间和消费水平,男孩与父母同住在城镇会提高父母的劳动投入、也会增加家庭在城镇中的消费,男孩在农村居住对父母汇款的增加虽不显著,但在方向上为正与经验分析相一致等。另外,不同工作性质对父母工作时间的影响也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