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体育活动参与究竟对学生学业成绩是怎样的影响,一直以来在体育和教育学界没有明确的理论解释。特别是在不同的国家中,过去已有研究关注到,学生家长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具体地讲,一些研究认为,体育活动参与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的任务自尊和整体自信,从而有助学业成绩的提升;但是,与之相反的观点认为,体育活动参与会占用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因而导致学业成绩不佳。通过相关文献的分析,我认为,导致这一争议的结果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理论问题,其二是文化问题。从社会心理的视角,探索体育活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例如,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体育活动机会、健康意识等因素都可能中介地作用体育活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变化。所以,对于关系理论模型的解释,在考虑第三变量的作用时,选择适合的解释变量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我发现,关于这一关系的理论模型构建,过去的研究通常是相对简单地考虑第三变量的解释作用关系,导致测试关系理论模型的解释一致性较低。另一方面,社会文化的背景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参考因素。这是因为,社会文化背景通常会影响到家长对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认知。特别是联系到学生学业成绩时,家长对其关系的认识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习惯思维的影响。例如,亚洲国家的文化倾向于把自己描述为社会关系的一部分,比较看重自己与他人的联系,社会比较的特征相对凸显;而欧美国家的文化则倾向于突出个人的表现,将自己视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个体,通常不太会在乎他人对自己决策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些文化观念的不同,在家长对子女教育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干预方式。在中国等一些亚洲国家,父母通常会要求子女按照其学习规划努力,甚至会替子女在学业上做选择,这种父母有时被称之为“虎妈”。然而,在欧美国家,“虎妈”式的教育方法则较少被父母认同。他们认为子女是自由独立的个体,父母不应过多干涉子女的选择。相关的研究发现,在中国的父母看来,子女的学业成绩决定着将来的成长发展,过多的体育活动参与可能会干扰到学习。然而在欧美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父母对其子女的体育活动参与通常是积极地支持,并鼓励子女多参加体育活动。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考虑,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从理论上寻找一个适合学生体育活动参与背景的学业成绩关系解释中介模型,并突出能反映家长与学生互动的自身内在要素特征中介解释机制进行实证测试;第二,基于不同文化背景和相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被试,针对测试的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学业成绩关系中介解释模型,进行文化差异的分析讨论,以帮助我们理解引起目前这一关系争议的文化缘由。2测试的理论假设模型关于体育活动与学业成绩关系的中介解释测试假设模型的构建,为了突出家长与学生互动的自身要素,在详细阅读和分析论证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我主要考虑了“家长支持”、“自尊”和“动机”因素作为第三变量的中介解释,构建了多重混合中介的解释模型进行测试。其中,“家长支持”在体育活动与学业成绩关系之间中介解释依据为:大量研究观察了家长支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包括了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和教育支持。结果建议,家长的支持行为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积极结果呈现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研究证明,学生的体育参与需要家长在经济上和情感上的支持。例如,家长为子女提供体育服装和器材、接送子女训练、鼓励等行为,对于其子女的体育活动参与有着直接的关联性,特别是家长对子女参与体育活动在精神上的鼓励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本研究中,研究假设“家长支持”作为中介变量,在体育活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另外,研究认为,“自尊”作为一个自我概念的要素,描述了个体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整体自信程度,它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同时也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所以,也可能是体育活动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另一个中介变量。大量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可以增强青少年的自尊。通过参与体育活动,青少年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更积极的认知,认为自己在身体上更有竞争力,进而提升总体自尊;另一方面,自尊和学业成绩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研究建议,高自尊的个体情绪更稳定、更自信,相对较少出现自我否定,并相信自己有能力通过努力完成更高的目标,凸显了高自尊的个体更倾向于有更好的学业成绩。由此似乎有理由推测,自尊作为中介变量,在体育活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最后,与学生学习内在自我有关的因素,出了“自尊”意外,“动机”作为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反映了学习过程中的先决条件,是取得学业成功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当个体有足够的动机驱使学习行为时,才更有可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因此,本研究假设,动机作为一个直接的内驱力,应该在这个中介解释模型中扮演着直接作用学业成绩的角色。综上,本研究基于“家长支持”、“自尊”和“动机”三个因素,观察其在体育活动与学业成绩关系中起到的中介解释作用(见图1)。其中,对于家长支持和自尊,研究检验其作为中介变量对学生体育活动与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影响;对于动机,研究检验其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直接影响。#12由图1所示,研究分别推理出6个假设:a.体育活动与学业成绩存在正相关关系;b.体育活动与家长支持存在相关性;c.家长支持与学业成绩存在相关性;d.体育活动与自尊存在相关性;e.自尊与学业成绩存在相关性;f.动机与学业成绩存在直接的正相关关系。3测试假设模型的文化比较为了观察该测试假设理论模型的文化表现特征,在被试社会背景的选取中,不但考虑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还同时考虑了相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被试。通过这种“横向”与“纵向”的社会背景设计,可以更立体地观察和比较测试假设理论模型的文化差异。4研究设计为了探讨学生的“家长支持”、“自尊”与“动机”在体育活动与学业成绩关系中解释机制,研究根据文献分析的过程,演绎出a-f个假设,并分别进行数据验证。进一步,运用“横向”和“纵向”社会背景的被试设计,对测试的假设理论模型进行文化比较。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通过4个连续的研究,来达到研究设置的2个研究目的。具体地讲,定性方法主要用于文献分析,演绎出假设理论模型,并确定模型各要素的概念和关系。同时,运用定性方法对研究测试工具进行校正分析。例如,问卷的中英互转,以及翻译构想效度的确认等;定量方法主要是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通过调查和数据收集,采用结构方程建模分析等;另外,为了达到研究的第2个目的,考察理论测试模型的文化差异,研究基于方便性取样原则,选取了中国、巴基斯坦和西班牙3个国家的样本进行文化差异的观察。其中,中国与巴基斯坦代表具有同属亚洲文化,但来自不同国家的样本。而西班牙则与前2个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比较。这样,组成以下4个连续的研究:1)研究一,基于中国大学生样本的假设理论模型验证;2)研究二,基于巴基斯坦大学生样本的假设理论模型验证;3)研究三,基于西班牙大学生样本的假设理论模型验证;4)研究四,基于不同文化背景样本的假设理论模型测试比较。5研究一:基于中国样本的模型检验研究目的:以中国大学生样本,检验假设理论模型的拟合情况。其中,观察家长支持和自尊作为体育活动与学业成绩关系的中介变量,以及动机与学业成绩直接相关。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中国3所大学的在读学生(中国科技大学、合肥理工大学、安徽大学)。经过相应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在校内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55份(女性184名,男性71名,年龄均在16-18岁之间),回收率为85%;2)测量工具—主要运用问卷测量相关的概念。其中,“家长支持”的测量,采用《家长支持问卷》(ParentalValuesSubscale,Paulson,1994),主要包括“学业支持”和“体育活动参与支持”两个方面。“学业支持”主要反映父母参与的支持,包括10个条目,其中,3个条目测量“家长价值观”,例如“我的父母认为生活中的成功非常重要”,2个条目反映“家长对课程的兴趣”(ParentsInterestsinSchoolwork,Paulson,1994),5个条目反映“父母期望”(LivinguptoParentalExpectationInventory,LPEI,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