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长江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它发源自青藏高原,并向东经由上海入东海。长江口包括刀鲚在内的一大群洄游型鱼类提供了合适的栖息环境。近期,大量的报道集中于中国不同河流和湖泊刀鲚的生境履历和生活史特征上。刀鲚是一种分布于中国、韩国以及日本水域的高经济价值鱼类。本研究中,我们采集了位于长江口崇明岛周边水域的刀鲚个体,分析它们耳石上的元素“指纹”特征,并以此研究刀鲚的洄游模式和生活史特征。同时,由于耳石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它发源自青藏高原,并向东经由上海入东海。长江口包括刀鲚在内的一大群洄游型鱼类提供了合适的栖息环境。近期,大量的报道集中于中国不同河流和湖泊刀鲚的生境履历和生活史特征上。刀鲚是一种分布于中国、韩国以及日本水域的高经济价值鱼类。本研究中,我们采集了位于长江口崇明岛周边水域的刀鲚个体,分析它们耳石上的元素“指纹”特征,并以此研究刀鲚的洄游模式和生活史特征。同时,由于耳石晶体的稳定性,使得耳石能通过结构和元素组成的变化记录下生活史过程中的各种事件,从而成为一种理想的生活史“记录仪”。本研究通过电子探针微区分析仪分析耳石中的Sr和Ca含量比值(简称“锶钙比”)。由于耳石中的Sr和Ca指纹特征与不同水体(如淡水、半咸水以及海水)的盐度的正相关性,其可以用来追踪鱼类的生境履历。同时,耳石Sr元素面分析结果中的诸如蓝色、绿色或黄色以及红色也可以直观的反映其分别对应于不同水体如淡水(低盐度)、半咸水(中等盐度)和海水(高盐度)的生境特征。本研究中刀鲚分别于2013年4月和2015年12月采集自相同位置,以研究长江口刀鲚不同的生境利用策略。在春季成鱼溯河而上产卵生殖,而幼鱼则在8月前后洄游到河口水域。为了比较在生活史早期阶段刀鲚个体在淡水中栖息的时间,我们比较了耳石核心区蓝色斑纹(对应于淡水生境)的大小以及淡水指数。这意味着具有较大蓝色核心斑纹的个体应该是来自距河口位置更远的孵化场/产卵场的群体。本研究结果显示长江口刀鲚群体洄游策略比之前所报道的更为复杂、多变。河口内刀鲚种群由来自不同孵化场/产卵场的不同洄游履历的多个群体组成。相较于2015年个体,2013年个体经历过更大尺度上的不同环境和盐度水平的栖息地转换。尽管之前的研究有报道称刀鲚是一种洄游性鱼类其产卵和孵化均在淡水中完成,但本研究结果显示其可以在河口水域完成其整个生活史。
其他文献
乡土资源作为历史课程资源的一部分,逐渐受到历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本标准设计的课程内容留有余地,一定程度上为各地区进行乡土历史的教学提供便利。这表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资源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南京作为十朝古都,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乡土资源,包括实物资源、文献资源、口述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等,既便于新课标中关于乡土历史教学设想的实施,也为本文奠定了研究基础
“敖伦胡日呼”系蒙古语,表示很多的人或物聚集起来,本文特指乌审旗每年一度的敖伦胡日呼文艺集会,它是集文艺表演及竞赛、传统制作技艺展示及竞赛、传统那达慕和物资交流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群众民族节庆活动。它自1997年举办首届至今,经过24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鲜明、深受当地民众欢迎、节庆活动内容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具有广泛社会文化影响力的现代民族节日。敖伦胡日呼文艺集会在2009年被列入
本文以蒂姆·帕克斯的文学批评《小说:一项生存技能》(第5节)为英语翻译文本,并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结合原语文本的语言特点,分别从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的角度对原语文本进行分析,探讨翻译转换理论对原语文本的适用性。首先,笔者在本文第2章节中分析了原语文本的语言风格特点,并且对翻译转换理论做了全面的介绍;其次,在第4章节中,笔者结合层次转换、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内系统转换,对实际案例
随着教育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教学应运而生,它以其短小精悍、目标明确、易于传播的优势满足了人们碎片化生活下的习惯和需求,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在国内微课的热潮下,近几年有关于微课的研究和资源日益增多,但应用于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微课以及研究微课教学的理论研究较少。针对目前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将微课应用到其教学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不足,本研究针对民族地
演奏中的风格性技术处理是一种演奏中的二度创作的技术手段,指演奏者在演奏技术成熟,并对作曲家创作风格、作品背景、创作意图等基本信息的了解前提下,使用演奏技术手段更准确表达作品、展示创作意图甚至在上述要素的综合把握下,还原作品原始音乐素材中的原始风味,强化和扩大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赋予作品鲜活的音乐生命。同时,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者来说,对音乐作品不同演奏者及不同版本的欣赏,也包含着对演奏者风格性技术
在我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分析,结合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色,为培养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国际商务人才,拟建立符合中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从而促进中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分析影响中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教学质量的因素,将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文件和对LN中专教学活动现状调查结果结合,作为关键指标的选取依
“方圆之间”取自中国古代“天圆地方”学说,是中国古人对宇宙世界认知的开始,其思想贯穿古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并影响至今。其中方圆设计观具有实用、自然、社会等多方面的指向,且其设计思维对于解决当下及未来的社会发展问题仍有我们可借鉴之处。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方圆观念在礼制,人的行为品格,哲学思辨,造物等方面的影响及作用。第二部分根据第一部分的总结,探寻方圆设计观念的思想内涵,通过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的出现,将对企业的融资过程转化成了一条产业链,不但极大地提高了供应链的竞争力,也化解了企业融资约束困境。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受信贷紧缩和流动性短缺的影响尤为明显,加之新冠疫情和全球产业链重构等环境变化的冲击,使得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更大的难题。其中,融资约束是制约其转型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供应链金融有实际意义。可以为我国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政策建议;有利于促
“三生空间”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合理划定“三生空间”是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的关键。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适宜开发利用的国土资源有限,准确识别和优化重构“三生空间”,可以有效缓解国土资源利用产生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在保证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激发县域自身发展活力,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为县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基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
国家创新战略必须依托于企业的创新行为,2018年作为改革开放40周年,习主席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性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把一切发展的基点建立在创新之上,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制造业的技术改进与升级,在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重要主体。当前,创新动力不足、缺乏核心研发技术等问题已经成为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