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作为近二十年海外中国文学史的经典读本,以其独特的编写体例、宏大的叙述视角、新颖的学术观点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作为一部主要面向美国读者且由美国汉学家主导合编的中国文学史,《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是美国文化语境下的产物。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史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与诸多中国本土文学史有很大不同。对《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的系统研究有利于打开中国文学史写作的视角,促进中国文学史写作的多元化发展,为中西方文学交流提供更多可能性。本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绪论部分。此部分包括《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和其主编梅维恒的介绍。归纳分析对《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的既有研究,总结对《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路径,阐析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第二,论文主体部分。论文主体包括三部分:立足美国语境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文本释义与双轴操作、《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的三重世界。第一部分立足符号学中的语境理论,从中美语境下文学史所承担角色的不同、该著编者对它的影响、该著的译介问题、该著出现的误读以及与《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的比较这几个方面阐析中美不同文化语境下文学史书写的不同。第二部分,立足符号学双轴理论对《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的编写体例以及编写内容进行分析。对于编写体例,主要通过对“编”和“章”的体例分析进行论述。对于叙述内容,则从中国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两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第三部分,立足可能世界理论对《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虚构、真实以及交叉的三重世界进行讨论。第三,对整个论文加以总结。从语境、文本释义以及三重世界三个层面对《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的书写特点进行梳理,并指出该著的不足和该著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