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俨然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已刻不容缓。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的丰富与完善,金融发展与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和前沿课题。当前,中国金融规模日益膨胀,但效率低下,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这已严重影响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因此,探究金融发展影响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内在机理对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金融发展的功能,构建了金融发展影响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理论分析框架。理论分析表明:金融发展主要通过资本积累、融资激励及技术进步三个渠道作用于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同时,本文还通过运用修正后的Hausmann(2005)模型对中国各省际区域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区域层面的技术含量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区域间的差异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 为进一步验证理论研究的结论,本文基于2002-2009年中国30个省际区域的出口数据,分别采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系统GMM法实证检验金融发展的不同维度(金融规模、金融效率、金融结构)对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规模、效率及结构均对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有显著影响,而且在不同的区域,金融发展的不同维度对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金融效率对东部地区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效应大于中西部地区;金融规模对中部地区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影响最大;金融结构对西部地区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效应更显著。最后,在总结理论与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四点政策建议。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对本文的创新点和难点及结构安排作简要的说明。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对金融发展、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 第三章为理论研究,基于金融发展的功能,对金融发展影响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内在机理进行系统阐述。 第四章为现状分析,首先介绍了衡量金融发展、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相关指标,然后对中国30个省际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及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进行了测度和统计性分析。 第五章为实证检验,基于2002-2009年中国30个省际区域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GMM法从全国及东中西区域层面对金融发展不同维度影响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进行了实证检验。 第六章为本文结论和政策建议,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金融发展,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