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树叶,为传统的中药材之一,广泛地应用在现代医药和食品领域。黄酮类化合物是桑叶中一类重要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菌、降血压、清除自由基、抑制血清脂质增加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并与桑叶中的多糖、生物碱等成分在降血糖活性方面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是评价桑叶药材质量的标准之一。鉴于其丰富的生理和药理作用,除作为中药材应用于临床外,桑叶也被加工成各种保健品热销各国。但不同来源的桑叶提取物,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有一定差异。文献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和不同季节采收的桑叶中的黄酮类成分的测定和效应成分的药理作用,如抗菌、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等有较多报道,但对桑叶提取物的质量评价和有效成分的药动学研究报道缺乏,因此对桑叶提取物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黄酮类化合物进行质量监控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有助于桑叶药材及桑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和具体效应成分的生物利用度研究。本文首先对桑叶提取物进行酸水解,以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酸水解的最佳条件,即盐酸浓度2.0 mol·L-1、水解温度90℃、水解时间60min。然后以HPLC法测定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从而达到对桑叶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控制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大鼠血浆中槲皮素、山萘酚及异鼠李素的总浓度的测定方法,并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大鼠口服桑叶提取物后血浆中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应用DAS3.0软件,分析了血浆中槲皮素、山萘酚、异鼠李素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进一步以桑叶为原料开发药物和保健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桑叶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桑叶提取物中水解产物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从而达到对桑叶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控制的目的。方法:取桑叶提取物25mg,精密称定,加20mL盐酸甲醇溶液使之溶解,并使反应体系中盐酸终浓度为2.0mol·L-1、甲醇终浓度为50%(v/v),水浴回流,使桑叶提取物中主要黄酮苷类成分水解为槲皮素和山萘酚,以HPLC法测定槲皮素和山萘酚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钻石G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63:37,v/v);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70nm。结果:槲皮素在0.84-26.8 mgL-1之间,山萘酚在0.44-14.2mg·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0.9999,n=6);日内、日间精密度以RSD计分别小于1.8%,2.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0-103.4%,97.3-103.2%。结论:HPLC法测定桑叶提取物中水解产物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桑叶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控制。测定结果表明,本研究桑叶提取物中水解产物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分别为5.98±0.12%,1.98±0.04%。不同批次的桑叶提取物之间含量差别并不大。2.桑叶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测定槲皮素、山萘酚及异鼠李素的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研究大鼠口服桑叶提取物(Folium Mori Extract,简称FME)后血浆中效应成分-槲皮素、山萘酚及其代谢产物疑似异鼠李素(对这一名词的解释见第二章3.9)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精密移取大鼠血浆100.0μL,加入内标物木犀草素9.0μL,在3mol·L-1盐酸条件下于90℃水浴中水解60min,水解后置于冰水中冷却,并精密加入乙醚-丙酮混合液(14:1,v/v)1.5mL进行漩涡萃取,萃取液减压挥干后加50%的甲醇溶解,超高速离心后取75μL上层清液进样分析。采用AgilentZorbax SB-C18色谱柱,以甲醇-0.2%磷酸(50:50,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70nm,柱温37℃。大鼠口服106mg·kg-1桑叶提取物后,收集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以所建立的方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中槲皮素、山萘酚和疑似异鼠李素的浓度,并根据所测定的浓度得出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用DAS3.0软件计算三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槲皮素、山萘酚和异鼠李素分别在0.060-2.40mg·L-1,0.105-4.20mg·L-1和0.060-2.40mg·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分别为1.000,0.9991和0.9908;提取回收率分别在74.6-93.6%,81.7-85.6%,68.4-80.4%之间;方法回收率分别在96-103%,103-108%,87-108%之间。日间及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13.9%。大鼠灌胃给药FME后,血药浓度出现双峰现象;槲皮素、山萘酚和疑似异鼠李素分别于0.333h、0.333h、0.667h左右达第一个峰;4h、6h及6h左右达第二个峰;槲皮素、山萘酚和疑似异鼠李素的t1/2z分别为66.8h、42.3h、64.2h,Cmax分别为1.21 mg·L-1、1.79 mg·L-1、0.325 mg·L-1。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槲皮素、山萘酚和异鼠李素的浓度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重复性好。药动学参数显示,三者在大鼠体内分布迅速,消除缓慢。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尖端技术被应用到外科临床手术中。随着而来的问题是外科医生的技能培训越来越复杂,训练成本越来越高。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兴起的虚拟现实
目的通过对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初步分析,探讨治疗过程中各种与之相关的因素,并强化临床医生对胫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Ilizarov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
目的探讨先天性颅底凹陷症的细化分型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39例颅底凹陷症患者的完整资料,在Goel分型基础之上根据其是否合并脊髓
为了提高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应用水平,本文从需求分析、系统组成与架构、集成三方面进行了阐述,给出了总体设计思路,以供讨论。
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术后死亡率已低于5%。然其相关术后并发症仍高达30%-40%。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POPF)为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发生率在5%-40%
随着航天器在交会对接及空间攻防领域的发展,对航天器相对导航算法的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基于此,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航天器轨道和姿态耦合动力学建
膝关节骨关节炎为一类以原发性或继发性关节软骨退变与骨赘形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患者膝关节疼痛、畸形、活动障碍,严重影响生活。对于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人工全膝关
背景1949年Verbiest提出了椎管、神经根管和神经孔狭窄的概念,统称为腰椎管狭窄(Lumbar canal stenosis)。依据病因可将其分为先天性椎管狭窄、发育性椎管狭窄和继发性椎管狭
目的: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其中锁骨中段是好发部位,大部分的锁骨中段骨折伴有移位。锁骨中段骨折存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随生活节奏加快、患者的需求及医疗技术水
动脉粥样硬化(As)是指血管在各种危险因子的作用下引发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近些年As的发病率日趋增高,但其发病机制依旧不明。因此,探讨As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