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苯尼考是一种新型动物专用氯霉素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被水产养殖业广泛应用。氟苯尼考的主要代谢产物为氟苯尼考胺,欧盟和中国以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共同作为检测物。本研究选取氟苯尼考为研究对象,采用药理及毒理学研究方法,研究其在鲤鱼体内的残留和毒性,为该药物在鲤鱼养殖业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检测鲤鱼肌肉和皮肤组织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的含量。样品采用碱性乙酸乙酯提取,纯水定容,正己烷脱脂,浓缩后过ACQUIT UPLC BEH-C18色谱柱分离,柱温:40℃,进样体积:10μL,流速:0.25mL/min,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结果显示,在10~1000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标准品线性关系良好(r=0.999),氟苯尼考在肌肉和皮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11%和92.37%,氟苯尼考胺在肌肉和皮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6.40%和91.79%,最低检测分别为0.1ng/mL和0.5ng/mL。日内和日间平均变异系数均在15%以内,满足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要求。实验水温(18±1)℃下的鲤鱼按15mg/kg体重的剂量口灌给药,每24h给药一次,连续给药3次,分别在给药后0.5h,1h,2h,4h,8h,12h,24h,2d,3d,5d,7d,10d,15d,20d取肌肉和皮肤,用所建立的液-质联用法分析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的残留消除规律,所得结果显示:在最后一次给药后的2d时,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二者的和在肌肉和皮肤中均小于1μg/g,符合我国MRLS标准,在最后一次给药后的10d时,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二者的和在肌肉和皮肤中均小于0.2μg/g,符合日本MRLS标准。实验以15mg/kg、30mg/kg、50mg/kg、100mg/kg的剂量连续口灌鲤鱼20d,分别在给药期间的第4d、10d、15d、20d以及实验的第30d检测血浆和肝脏中的ALT、AST、 SOD、MDA、T-AOC、GSH-PX的活性,以及肝脏中CAT的活性,血浆中BUN的活性。实验进行到第15d,100mg/kg剂量组血浆中和肝脏中ALT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脏中100mg/kg剂量组中SOD、CA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第20d,100mg/kg剂量组肝脏中ALT和SOD的活性显著下降,血浆中50mg/kg剂量组ALT、100mg/kg剂量组BUN活性以及肝脏中100mg/kg剂量组MDA、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各实验组活性虽有升高,但无显著差异。实验剂量范围内受试鱼血浆和肝脏中的AST活性升高,T-AOC的活性降低,鳃中NA+K+-ATP活性有所降低,但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性。综上所述:氟苯尼考对鲤鱼毒副作用很小,休药期按我国MRLS标准为2d,按日本MRLS标准为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