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期权腐败是权力寻租的新变种和衍生物,由于隐蔽性强,安全系数高,目前已成为我国党政机关公职人员腐败的一种新动向。这种以权力为资本参与社会物质利益再分配的腐败行为,比贿赂腐败更具危害性和杀伤力。公共权力“期权化”腐败的背后是政府公信力的下降,权威性的流失和合法性的弱化,它破坏了正义与公平原则,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导致社会分配不公,引起群众非议和不满,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期权腐败行为具有后发性和难控性等特点,从而增加了查处难度,也在无形中助长了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深入研究期权腐败问题的成因,分析其特点和运行规律,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期权腐败的解决路径,将有助于规范国家公职人员的从政行为,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我国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期权腐败研究成果基础上,将我国党政机关期权腐败分为封妻荫子、人身依附、投桃报李、发挥余热等四种表现形式,总结归纳了期权腐败的“七大特征”,即预谋性、欺骗性、隐蔽性、默契性、高效性、难控性和后发性,具体分析了我国党政机关期权腐败问题的政治危害、经济危害和社会危害;并从廉政教育不够深入、行政体制与制度存在弊端、权力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对期权腐败惩治力度不足等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我国党政机关期权腐败问题的成因;同时,笔者从加强廉政教育、完善制度体系、健全监督机制、加大惩处力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党政机关期权腐败的具体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