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2基因多态性及相关炎症因子血浆水平与慢性HCV感染及治疗应答关系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iss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慢性肝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感染者在全球达1.8亿,感染率约为3%,我国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丙型肝炎慢性化率为75%-85%,其中20%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发生率为1%-4%,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目前尚无预防HCV感染的有效疫苗,临床标准治疗方案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但其疗程较长,副作用大,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率仅为38%-60%,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病毒感染持续存在。HCV致病机制复杂,研究发现,HCV感染的不同临床转归与某些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相关。此外,机体的免疫状态与慢性HCV感染/病毒学应答的关系密切。与其他病毒感染一样,HCV感染诱导激活了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在诱导和激活HCV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中,Th1细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石家庄市五院、邢台市人民医院、邯郸市传染病院住院及门诊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256例,分别进行IL-12基因多态性与相关因子的表达与疾病进展及治疗应答的关系的研究。1IL-12rs3212227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的关系CHC患者256例,健康体检者129例作为对照,应用TaqMan探针法检测IL-12rs3212227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CHC患者IL-12B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布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2血浆IL-12、IL-10、IFN-γ水平与HCV感染状况及治疗应答关系的研究CHC患者52例,年龄在18~65岁,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为48周。另外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自发清除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对照组、自发清除组及CHC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和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时血浆IL-12、IL-10、IFN-γ水平,分析CHC患者与健康人群和自发清除者血浆IL-12、IL-10、IFN-γ之间的差异;结果:1IL-12B基因多态性检测CHC患者与健康对照等位基因A/C分布及基因型AA(32%vs38%)、AC(48%vs42%)、CC(20%vs20%)分布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73,P=0.449)。256例CHC患者中95例进行了基因型检测,HCV基因1型与2型CHC患者等位基因A/C分布及基因型AA(37%vs20%)、AC(45.2%vs50%)、CC(17.8%vs30%)分布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645, P=0.267)。随访结束的患者中,100例获得SVR,60例未获得SVR,获得SVR和未获得SVR患者等位基因A/C分布及基因型AA(37%vs27.4%)、AC(45%vs51.6%)、CC(18%vs21%)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82, P=0.453)。2IL-12、IL-10、IFN-γ血浆水平的变化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基线血浆IL-12含量与健康对照组及自发清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自发清除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SVR与未获得SVR患者相比,在基线、治疗12周及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时获得SVR患者IL-12水平显著高于未获得SVR组(P <0.001),且在治疗过程中呈上升趋势(P <0.001);未获得SVR患者在不同时间点IL-12血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基线和自发清除组血浆IL-10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01)。获得SVR与未获得SVR患者相比,基线、治疗12周及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获得SVR显著低于未获得SVR患者(P <0.01,P <0.05,P <0.001),两组在治疗过程中血浆IL-10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基线血浆IFN-γ含量与健康对照组和自发清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自发清除组血浆IFN-γ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获得SVR与未获得SVR患者相比,在治疗12周及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时获得SVR显著高于未获得SVR患者(P <0.001);获得SVR患者在治疗过程中,IFN-γ含量呈上升趋势(P <0.001);未获得SVR患者在不同时间点IFN-γ血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IL-12B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和预后可能无明确关系。2CHC患者血浆IL-12和IFN-γ含量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升高,从而增强抗病毒免疫反应,清除体内的HCV,易获得SVR。3血浆IL-10水平可能为慢性HCV感染病毒自发清除的预测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制定出能够评价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评价标准,来指导我国城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复习初步拟定
励磁控制器是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同步发电机乃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增大,系统结构和运行方式的日趋复杂,对同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浮选柱及其关键部件微泡发生器研究和应用的历史及现状,叙述了几种典型浮选柱和典型微泡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阐述了气泡与颗粒作用理论的研究现状。
大米蛋白是人类摄取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植物蛋白中,大米蛋白是公认的最优植物蛋白,其氨基酸组成配比合理,接近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最佳蛋白质的氨基酸配比模式,但大米
城市交通系统是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而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这就导致了混沌现象的产生。而准确、可靠地预测短时交通流,是实现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控
目的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责任心的关系及其性别差异,为高校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技能培训和责任心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大学生责任心问卷,对45
以公司高管变更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本文考察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以2007年至2013年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公司高管变更与公
目的研究焦虑性神经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A型行为问卷,测定200例焦虑性神经症患者,对其心身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进行分析
目的:研究合欢皮有效部位对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诱导人和小鼠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采用EGF制备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诱导模型,分别借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我国的交通基础建设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四十年走过的路程。随着一座座雄伟的大桥拔地而起,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