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3.0T磁共振对比剂首过磁敏感效应对颈部CE-MRA的影响机制研究【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颈部对比剂增强血管成像(CE-MRA)中对比剂首过磁敏感效应对锁骨下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9月-11月颈部普通增强志愿者80例,随机分成4组,分别以1ml/s、2ml/s、3ml/s、4ml/s四种流速注射对比剂行颈部血管透视扫描(Care bolous)检查。绘制注药侧锁骨下静脉、双侧锁骨下动脉、颈动脉杈处四处血管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别计算四组注药侧锁骨下动、静脉磁敏感效应持续影响时间及锁骨下动脉磁敏感效应消失相对时间(Trel),并比较分析四组间有无差异。结果四种不同流速的注药侧锁骨下动、静脉对比剂首过磁敏感效应持续影响时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且持续影响时间的长短与流速成负相关(rs=-0.918,P<0.001)。锁骨下动脉磁敏感效应持续时间与锁骨下静脉磁敏感效应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974,p<0.001)。四组病例的锁骨下动脉磁敏感效应消失相对时刻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1),且流速与Trel呈负相关(rs=-0.958, P<0.001),1ml/s、2ml/s组为正值,3ml/s组与4ml/s组为负值。结论高浓度对比剂首过磁敏感效应可致注药侧锁骨下动脉假性狭窄或闭塞。以高流速(≥3ml/s)注射对比剂时,可避开首过磁敏感效应的干扰,从而提高成像质量。第二部分:3T磁共振颈部CE-MRA不同流速成像克服磁敏感伪影临床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CE-MRA)中对比剂首过磁敏感效应对锁骨下动脉的影响,并通过优化注射方案以降低伪影,提高成像质量。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9月-2011年12月拟行颈部血管磁共振检查患者72例,随机分成A,B两组行CE-MRA检查,A组以2ml/s的流速注射20ml对比剂及15ml生理盐水,B组以3ml/s的流速注射20ml对比剂及15ml生理盐水。以综合评分的方法对两组血管图像质量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锁骨下动脉磁敏感伪影评分、锁骨下静脉高信号干扰评分及综合评分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图像质量可接受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分析。结果锁骨下动脉磁敏感伪影评分结果A组(2.13±1.70)大于B组(0.17±0.48),锁骨下静脉高信号干扰评分分值B组(0.69±0.79)大于A组(0.22±0.49),综合评分结果A组(2.35±1.60)大于B组(0.86±0.88);且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1)。A组图像的可接受率为52.8%,B组图像的可接受率为97.2%,B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组(χ2=18.963,P<0.001)结论高流速注射对比剂可降低对比剂首过磁敏感效应对颈部血管成像的影响,从而提高成像质量,更能满足临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