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研究——从中国农村的环境保护看农村生态伦理建设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d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态危机的出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伦理建设就成为了当今全人类所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又是中国生态伦理建设的薄弱环节,因而在生态伦理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就更有现实意义.农村生态伦理建设是农村可持续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又是决定农村生态伦理建设成败的关键.为此,就必须构建一个合理的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农村生态伦理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目标必然是一个体系,它由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所构成.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和确立中国农村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伦理的价值取向以及生态伦理道德规范,协调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促进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推动农村以及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协调发展道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的具体目标有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形成良好的农村生态意识局面;第二,形成良好的管理和领导局面;第三,形成良好的生态农业局面:第四,形成良好的生态工业局面;第五,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局面.总之,具体目标是为根本目标服务的,只有实现上述具体目标,才能逐渐实现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的根本目标.确立了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的目标,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的原则,以便明晰工作的标准和依据,从而增强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加强农村生态伦理建设,还必须从科学的角度来合理建构农村生态伦理建设机制.总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瓶颈".而广大农民受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限制,环境伦理意识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的难度.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要大力加强生态伦理建设的领导;积极优化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的环境;建立一支从事农村生态伦理研究和建设的队伍并科学评估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的效果.真正做到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从而走出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影响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手段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和谐发展。和谐科技的研究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谓和谐科技,就是科学技术作为整体,其各个组成要素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使科技的整体的功能得到最佳发挥,处于健康良好的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