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歌剧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此论文中我将以“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由于接受西方音乐的影响而创作的中国新歌剧中的创新元素的探索和研究。一个国家的音乐发展与这一时期国家的历史背景、生活环境、文化、语言、政治密不可分。  中国新歌剧从时间上划分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五四”运动又称“五四”新文化运动,受新的音乐文化影响特别是西方的音乐,在这时期中国传统音乐的主导地位非常明显地下降。此时,当时中国音乐家们在接受西方文化观念的同时,又对西方歌剧这种体裁形式结合着中国国情和民俗审美习惯开始进行大胆的尝试,结合着中国的音乐特色和西方的新音乐文化,中国新歌剧成为新的音乐形式在中国发展起来,并逐步走向世界的舞台。  音乐家们还有一大部分音乐爱好者把中国的京剧称为北京歌剧,其实中国的传统戏曲与欧洲的歌剧之间的巨大的差别。不同的国家之间产生的音乐文化是不可能相同的。西方的歌剧产生于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绚丽风尚之中,富丽奢华高贵的景观,巧秒和专业的舞台布景技术,几百年的发展形成它今日必然的辉煌;中国传统戏曲在侧重点方面与西方不同,它主要依赖着艺人的表演和演唱才华,简单的舞台布局,并不像西方那样富丽堂皇。还侧重于体现的是作为“剧”的表现特色,一般地说,西方重写实,中国重写意、传神。西方歌剧主要是以作曲家专门创作的音乐为艺术表现手段,而中国戏曲音乐则采用曲牌体或板腔体的结构,即不同的戏常采用大致相似的唱腔。以上足以说明中国的戏曲和中国新歌剧完全是不相同的。  在2011年6月20日举办的国家大剧院第三届世界歌剧发展论坛湖北省歌舞剧院院长梅昌盛就中国新歌剧发展而言,他认为:“中国新歌剧当代创作的趋向严重忽略了对民族性的坚守,在急迫跻身于世界歌剧舞台的强烈欲望中,过急地强调与世界的接轨,过多地沿用了西方歌剧的创作理论和创作模式,削弱甚至忘却了中华民族土壤中蕴含精深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中国新歌剧也在这社会的大的背景下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无论是如何发展都是一个过渡转变发展的过程,我想中国新歌剧未来发展不仅仅是中国的本土性民族性而是更大的传播性和感染性,运用西方的形式来表演中国的特色音乐也会把中国歌剧国际化。
其他文献
期刊
丁善德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钢琴音乐是他从事音乐创作的基础,要写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是他音乐创作的基本出发点和主要目标。丁
传统吉祥符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传统吉祥符号的实质,是一种出于营造吉兆环境为目的,以美的饰纹和造型来攘除各种民间禁忌,并以此寄托祈福求吉心愿的实用装饰设计。从形象
期刊
对翡翠米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对其生产中叶绿素源的选择、叶绿素的提取、叶绿素的变色机理及护色方法、大米的着色、固色等进行了介绍.
期刊
本文拟从对山西民间服饰素材的整理研究中,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进行多角度的文化分析,旨在探究山西地区民间服饰文化审美的真貌,为更好的保护民俗遗产、合理利用传
期刊
吴芳谷是当代著名的水彩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吴芳谷是一个生活在古典与现代艺术交替,东方与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时代,对西方艺术又有着深刻的认识,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同时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