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积极心理学、中国文化心理学与倡导生命教育的背景下,基于心理学的整合视野,初步探讨大学生生命意义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并综合中国文化心理学有关生命意义的思想、再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与访谈后,形成了大学生生命意义的理论框架。构想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7个理论维度:目标维度、盲信维度、乡情维度、爱情维度、体验维度、亲情维度和忌讳维度,并界定其操作性定义,以此理论框架为指导,创建了由120个项目组成的大学生生命意义量表项目库。请相关专家对这120个项目是否符合其操作性定义进行评定,然后采用专家评定后的由90个项目组成的预测问卷对400名大学生进行预测,用SPSS 11.5对预测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由7个维度:目标维度、盲信维度、乡情维度、爱情维度、体验维度、亲情维度和忌讳维度,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5.419%、共26个项目组成的正式量表。采用正式量表进行1000名大学生的施测,其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半信度及重测信度的范围在0.600.85之间;通过Amos4.0的结构验证后的拟合指数(NFI=0.982,TLI=0.984,CFI=0.987)均达到心理测量学标准,并且与校标量表(情绪量表的消极情绪量表)呈显著负相关(r=-0.187,P<0.05)。另外,本研究主要考察了性别、年级、学科与家乡所在地四个变量的个体差异,结果表明:(1)男、女生在全量表及盲信维度上差异显著;(2)年级差异表现在不同的维度上——在乡情维度上,二年级显著高于一年级、三年级显著高于一年级、三年级显著高于二年级、四年级显著高于一年级;在体验维度上,二年级显著高于一年级、三年级显著高于一年级、四年级显著高于一年级;在亲情维度上,二年级显著高于一年级、四年级显著高于一年级,但是,对于全量表来说,并未表现出年级差异;(3)专业差异只表现在爱情维度上,且文科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4)个体在盲信维度、乡情维度、忌讳维度上,南、北方的个体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亚文化的因素也影响着个体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本研究的结果不但丰富了本土心理学测量工具,而且为生命意义的理论研究扩大了外延,同时,也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