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工业园是循环经济在区域层面上的一种重要的运作方式。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2006年9月,我国首次发布生态工业园区标准(三项),《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为其中之一。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我国工业总量的迅速增长,各地纷纷兴起了建设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的热潮。由于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土地的过度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工作的弱化,致使我国工业园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工业生态理念指导下,将工业园区改造成生态工业园区,有利于加速区域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形成,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向资源利用合理化、废物减量化、生产过程无害化的方向调整,提高园区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实现环境友好,提高园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我国的工业园区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即第一代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第二代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第一代园区内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型企业为主,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第二代园区内的企业以高新技术应用为特征。这种变化充分反映出当今时代的特点。随着全球绿色经济浪潮的到来,第三代工业园区即生态工业园区应运而生。由于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土地的过度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工作的弱化,致使我国工业园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各种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方法中,《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的评价体系是最新的,也是最能体现企业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的。它将经济发展、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作为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评价的四个方面,又细分为二十一个要素。通过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和变化的研究和分析,使我们能够得知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哪里。本文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支撑,以生态规划为技术手段,完成了对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和各产业类型企业布局的规划建设。以重庆市江津区双福工业园区为个案分析,采用经济发展、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四个方面作为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体系来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园区最大的就是废气、废水、和固废的问题,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成了制约双福园区向生态工业方向健康发展的瓶颈。根据生态规划的原则和重庆市政府对双福园区的最新定位,对园区生态保护区及绿地园区内各产业类型企业布局这两个方面做了相应的规划,根据生态区的类型把生态区分为5个片区——森林保护区、生态隔离区、郊野公园保护区、防护绿地区和公共绿地区。以废气、废水、和固废这三个方面为重点把园区内各产业类型企业在原规划工业建设用地中的布局调整为5个片区——物流区、高排污工业区、新型服务业区、房地产服务业区和其它工业区。并对一些配套的市政原规划设施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本文通过对现有工业园区的实际调查,发掘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及改造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修改方案,为双福工业园区的改造奠定基础。通过实施双福工业园区性质定位和生态园区规划,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双福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尽快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区域城镇化步伐,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使双福区域尽快融入重庆大都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