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国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事散文创作,期间发表了一些篇幅较短的以《人与永恒》为代表的随笔散文。因其作品的风格自然朴实,语言平易,逻辑清晰,内涵深刻富有哲理,而受到读者巨大的欢迎,并广为传播。进入九十年代,文学界涌现大批各具风格的散文作家流派,周国平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风格较为成熟的散文,因其哲学研究者的学者身份和创作作品的哲理性特点,其作品被列入"学者散文"的名目中,也有被划分为"智性散文"或者"哲理散文"。九十年代物质的世俗社会消解了人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兴起又失落,散文创作也受其影响失去思想品格,追求审美与娱乐。周国平独立于潮流之外,回归自身的精神生活,以独语的姿态守望永恒的人文精神,以间接的方式实现深刻的人文关怀。诚如作者所言,他只是"平凡生活的思考者",周国平的文学创作是站在人的立场思考人生的一切,是广义的"人学"。但由于其"日常写作"的创作观,要求作者以最自由的方式表达哲学上的沉思,其散文作品风格虽然独特,但作品的文学性和审美性者有些欠缺。本文主要运用文本解读法,通过对周国平散文作品的文本本身的整体解读,以图给周国平的散文创作做一个完整的分析和合理的定位。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周国平散文的研究概况;第二部分是周国平散文的创作概况,包括其创作背景和创作文类与内容;第三部分是周国平散文的人文精神主题内蕴,包括分析周国平人文精神中的关心人的主题和人文关怀中的关注人的精神家园的主题。第四部分是周国平散文的艺术特色和不足。第五部分是总结周国平散文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周国平的散文说理性太强,既是文学作品,同时也是哲学作品,由于本文旨在对周国平散文做一个整体的分析和合理的定位,因此本文只在文学的领域探讨和分析周国平的散文,在探讨其主体内蕴时做到适中适度,只对其哲学内涵:存在主义做概括性地梳理,不轻易涉入哲学领域的探讨。由于周国平的作品在当代广为传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其散文创作的研究十分必要,有利于当代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