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无疑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为了应对二者对全人类所产生的重大负向作用,健康老龄化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即在老龄化社会中,绝大多数老年人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健康状态,使社会发展不受过度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规律体育活动(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RPA)行为对于延缓老年人机能衰退和改善慢性病症状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其低成本高效益性更使其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是老年人动态、连续健康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干预措施。然而大部分老年人尚未达到推荐的体育活动水平,RPA对于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及健康水平的提高所应具有的重大意义尚未充分体现,国内外研究均显示RPA行为干预是健康干预的难题。为了对体育活动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准确锁定干预的切入点,必须明确体育活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健康相关行为研究显示,个体的行为是在其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水平、身体心理状况、知识和资源框架内形成和改变的,体育活动行为是健康行为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最终RPA行为的形成亦是错综复杂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国外对于RPA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虽然融入了社会生态学理论思想,涉及了人口学、社会支持、心理状态、健康状况、健康知识、慢性病等因素,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1)研究中大多是应用简单方法对单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而且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收入等人口学因素的影响作用在各项研究中的结论存在不一致现象;(2)单个研究中考虑因素并不全面,未将尤为重要的社会因素细致分化,未考虑社会因素的各个不同维度的影响作用;(3)尚未研究各因素在影响体育活动行为时的相互作用关系,未说明各因素对于RPA行为除了直接作用外,还存在间接作用及其具体路径关系。国内老年人RPA行为影响因素理论研究部分基本是国外研究的理论综述,人群实证研究多数为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的分析和讨论,多数研究样本含量较小,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的老年人体育活动行为研究尚属空白。为此,本研究以社会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考虑一般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就业状况、经济状况等)、个体健康知识、社会支持、环境条件、健康状况、慢病条件、心理状态等多个因素对城市社区老年人体育活动行为的作用,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路径模型分析方法,确定老年人RPA的社会生态学影响因子及各因子之间的路径关系,以期为RPA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体研究目标是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性分析,确定城市社区老年人RPA影响因素,探讨体育活动行为主要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于体育活动行为时的相互关系及可能存在的间接路径,提出利用可控制因素提高老年人体育活动水平,为社区老年人生活方式健康管理提供政策依据。具体研究目的包括:明确我国城市社区老年人RPA现状及其社会生态学影响因素;将社会因素、健康知识、心理因素、健康状况对体育活动行为的影响细致化,确定在各因素中对体育活动产生影响的具体维度因子;分析一般因素、社会因素、健康知识、心理因素等在影响体育活动行为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确定各主要影响因子对体育活动作用的直接路径与间接路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复习法和焦点小组访谈法收集了本研究的定性资料,通过社区现场和调查员入户问卷调查收集定量资料。在济南市的青年西路、棋盘街、佛山苑、正大城市花园4个社区对5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集了1580人的一般信息、社会因素、健康知识、健康状况、慢性病、心理状况、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资料。对于该定量资料在统计描述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并且应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明确了体育活动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终确定了各因子对于体育活动行为作用的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本研究应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χ2检验、等级相关、t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PLS路径模型分析。上述分析采用SPSS16.0和SmartPLS2.0统计软件实现。主要研究结果1.RPA行为的现状及单因素分析:社区老年人RPA的参加率为60.8%,尚有近40%的老年人尚无规律的体育活动。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PA与社区、年龄、就业状况、月收入有关,与性别、文化程度无关。青年西路、棋盘街、佛山苑、正大城市花园社区RPA的参加率分别为46.3%、67.2%、72.2%、90.7%,社区间比较的χ2=98.19,P=0.000;男、女组间RPA参加率进行比较的χ2=1.33,P=0.249;各年龄组间RPA比较的χ2=25.21,P=0.000,≥80岁年龄组RPA参加率最低,低于其他各年龄组,50~59岁年龄组RPA参加次低,低于60~69岁年龄组;文化程度组间RPA比较的χ2=2.12,P=0.832;不同就业状况组间比较的χ2=17.78,P=0.000,多重比较显示在业低于离退休组;不同月收入组间进行比较的χ2=14.89,P=0.005。2.RPA行为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部分老人对RPA的认识还不够,部分老人有活动的意愿,希望能够得到一定的帮助,如有人带头组织体育活动,并且得到家人、朋友共同参加,最好由社区来组织,活动地点也能够在社区内部。对于其他社区活动,老人们也需要有个带头人,居委会也行,其他人也行,能心甘情愿地帮助他们的人就行。老人们都希望能够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原因一是老人对社区的信任和依赖,原因二是多数老人参加活动的障碍是活动地点远不方便,希望能够在社区内参加活动。老年人明确表示支持在聊天中学习健康知识,最好能有机会与专家和朋友一起聊天。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尚不能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如对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等。3.体育活动行为影响因素的PLS路径分析:潜变量社区、年龄、社区活动、轻度活动、中重度活动与体育活动之间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3、0.15、0.12、0.13、0.13,而且路径系数经检验在α=0.01水准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t0.01/2,9991≈2.58);潜变量非高血压、社区安全感、与直系亲属交往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07、0.09、0.08,而且路径系数经检验在α=0.05水准上均有统计学意义(t>t0.05/2,999≈1.96);就业状况、抑郁、非糖尿病、社会活动、高血压特异知识、医学知识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06、-0.07、-0.06、0.06、-0.05、0.06,经检验各路径系数在a=0.20水准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t0.20/2,999≈1.28)。4.体育活动行为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PLS路径分析:与社区安全相关的潜变量为年龄、社区、抑郁、社区活动,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100、0.182、-0.154、0.190;与社会活动相关的潜变量为社区活动、就业状况,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449、-0.067;直系亲属聚会与其他潜变量均无关,对于体育活动行为的影响具有独立性;与社区活动相关的潜变量为社区、抑郁、医学知识、中重度活动能力、社区安全、社会活动,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145、-0.083、0.121、0.100、0.169、0.375;与抑郁相关的潜变量为社区、中重度活动能力、社区安全、社区活动,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150、-0.228、-0.139、-0.107;与非高血压相关的潜变量为中重度活动能力,其路径系数为0.29;与非糖尿病相关的潜变量为高血压特异知识,但路径系数较小为0.100,对糖尿病变异的解释能力较小,故其对于体育活动行为的影响具有独立性;与高血压特异知识相关的潜变量为非糖尿病、社区、医学知识,但对于高血压知识解释能力太低,故其对于体育活动行为的影响具有独立性;与医学知识相关的潜变量为年龄、社区、中重度活动能力、社区活动,其路径系数为-0.178、0.240、0.113、0.131;与中重度活动能力相关的潜变量为非高血压、年龄、抑郁、医学知识、轻度活动能力、社区活动,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168、-0.184、,0.118、0.110、0.491、0.086;与轻度活动能力相关的潜变量为中重度活动能力,其路径系数为0.610,但根据其实际意义,该变量对于体育活动行为的影响具有独立性;与社区相关的潜变量为抑郁、医学知识、社区安全、社区活动,其路径系数为-0.167、0.248、0.191、-0.232;与年龄相关的潜变量为中重度活动能力、医学知识,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372、-0.169;与就业状况相关的潜变量为中重度活动能力、社会活动,但对其变异解释能力低,故其对于体育活动行为的影响具有独立性。5.各因子对于体育活动行为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年龄对体育活动的直接作用虽不可变,但2条间接作用路径分别为年龄->社区安全->体育活动、年龄->中重度活动能力->体育活动;除社区对体育活动的直接作用外,还有3条间接作用路径,分别为社区->社区活动->体育活动、社区->社区安全->体育活动、社区->抑郁->体育活动;抑郁对体育活动具有直接作用外,还有2条间接路径,分别为抑郁->社区安全->体育活动、抑郁->社区活动->体育活动;社区活动不仅对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直接作用,还有2条间接路径,分别为社区活动->社区安全->体育活动、社区活动->社会活动->体育活动;医学知识对体育活动的直接作用虽不强,但其2条间接路径不容忽视,分别为医学知识->社区活动->体育活动、医学知识->中重度活动能力->体育活动;中重度活动能力对体育活动具有直接作用外,还有2条间接作用路径,分别为中重度活动能力->社区活动->体育活动、中重度活动能力->抑郁->体育活动。结论与建议城市社区老年人RPA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多维的,包括一般因素(社区、年龄、就业状况)、社会因素(社区安全感、社会活动、直系亲属聚会、社区活动)、心理因素(抑郁)、健康状况(活动能力)、慢性病状态(非高血压、非糖尿病)。多维的影响因子同时作用于老年人体育活动行为时,其作用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各因子之间是相互影响的。部分因子既是体育活动行为的直接作用因子又是某些因子间接作用的中间变量,而且某些因子对体育活动行为既具有直接作用又具有间接作用。政策建议:(1)将体育活动行为干预作为老年人健康管理与健康干预的重中之重;(2)将社区作为老年人体育活动行为干预的重要平台;(3)对社区老年人RPA行为实施个性化干预;(4)心理干预应融入社区体育活动行为干预;(5)将慢性病老人体育活动行为干预作为社区体育活动行为干预的突破口;(6)实施以社区为平台的多维体育活动行为干预。创新与不足本研究的创新:1.立题有创新体育活动行为干预是人群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也是目前全球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以社会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同时全面考虑人口学、社会、心理、健康状态、慢性病、健康知识等因子对于体育活动行为的作用,并首次将社会因素分为社区安全感、社会活动、社会交往、社区活动、社会支持不同维度来分别界定其在老年人RPA行为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在研究体育活动行为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各影响因子作用于体育活动行为时相互作用的假设,并对该假设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验证,最终确定了各个因子对体育活动作用的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2.方法应用有创新针对本研究立题中所提出的各因素间复杂关系假设,以及数据的非正态、多维、多元共线性等特点,首次将PLS路径模型分析方法应用于筛选RPA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应用该方法理顺了各影响因素作用于体育活动行为时的相互路径关系。3.结论有创新本研究得到RPA行为的影响因子是多维的,而且各因子之间具有复杂的路径关系,某因子在对体育活动行为产生直接作用的同时,还会通过若干间接变量对体育活动行为产生间接作用,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影响因素网络,具体人群的干预应根据不同人群的各因子特点找到其突破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干预。本研究的不足:1.因调查条件所致,尚未把社区变量进行细分,细化社区的环境因素。2.本研究仅在济南市4个社区进行了老年人的体育活动行为调查,今后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城市多社区的研究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