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原鳅属、岭鳅属洞穴种类线粒体基因组的适应性进化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ULIAN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鲤形目(Cypriniformes)条鳅科(Nemacheilidae)物种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并栖息在环境各样的水环境,尤其是在快速流动的山涧溪流或洞穴中,相异的生活环境可能有助于解释在条鳅科中有许多洞穴鱼类。目前,中国境内已经记录条鳅科有超过20属200多种。高原鳅属Triplophysa和岭鳅属Oreonectes分别是条鳅科中分布最广、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和栖息环境最为异质化的的水生脊椎动物类群之一。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这两个属的分类和起源存在诸多的争议。但是由于缺乏分子数据和大样本量的支持,又由于外表形态及栖息环境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导致这两个属在条鳅科中的系统分类和演化关系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在本研究中,通过采集来自贵州地区7种洞穴类型高原鳅,贵州地区7种和广西地区2种岭鳅属样本,并以线粒体基因组作为分子标记,基本厘清了这两个属的系统分类、分歧时间初步揭示了洞穴鱼类的分子适应机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高原鳅属和岭鳅属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征高原鳅属和岭鳅属线粒体基因组均具有典型的闭合圆环结构,包含13个编码蛋白,22个trn,2个rRNA和一个控制区,轻链(L链)只编码ND6与8个trn(trnQ,trn,trnN,trnC,trnY,trnS2,trnE,trnP)基因,其余全由重链(H链)编码。9个洞穴鱼类线粒体基因组的核苷酸组成含量偏向于AT,16S A+T%含量高于12S,在13PCGs中,除COI使用GTG作为启动密码子外,其余均使用ATG启动密码子。2.高原鳅属和岭鳅属的系统分类在本研究中,基于野外采样和NCBI数据库数据使用线粒体基因组重建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1)梵条鳅科Vaillantellidae、沙鳅科Botiidae、低唇鱼科Ellopostomatidae、颊须鳅科Barbuccidae、爬鳅科Balitoridae、蛇鳅科SerpentiCytbitidae、腹吸鳅科Gastromyzontidae、鳅科Cytbitidae和条鳅科Nemacheilidae的单系性提供了强有力支持(UFB=100%,BPP=1.00)。本研究使用序列基本涵盖了鳅超科鱼类的全部类群并结合线粒体基因组,基本厘清了鳅超科鱼类的系统分类地位。(2)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本研究重点解析了高原鳅属和广义岭鳅属鱼类在条鳅科中的系统发育地位。但是,由于条鳅科中尚有一些属的物种并未纳入到本研究中,这仍然需要在下一步的研究中进行采样分析,比如:云南鳅属、异条鳅属以及间条鳅属等。(3)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本研究采集自广西大新具有叉尾的洞鳅并未与洞鳅属成为一单系群。相反,本研究发现其与平头岭鳅的关系较近但并未聚为一进化枝,具有较高的支持率(UFB=100%,BPP=1.00)。因此,本研究认为洞鳅属Troglonectes的有效性成立,但需要纳入更多的叉尾和圆尾物种进行研究。(4)基于来自模式产地标本的形态和分子数据显示:大七孔洞鳅是Troglonectes daqikongensis的有效性是成立,佳荣岭鳅Oreonectes jiarongensis和茂兰盲副鳅ParaCytbitis maolanensis是长须盲洞鳅Troglonectes longibarbatus的同物异名。(5)基于来自模式产地标本的形态和分子数据显示:里湖高原鳅应该归属于洞鳅属,应更名为里湖洞鳅Troglonectes lihuensis。3.高原鳅属和岭鳅属的分歧时间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使用基因组数据校准的分歧时间分析表明,高原鳅属和广义岭鳅属时空多样性与过去的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高原鳅属大约起源于106.54 Ma,并在95.28 Ma左右开始多样化,比条鳅科中大多数类群的分化更早。而广义岭鳅属所在进化枝(包括Oreonectes、Micronemacheilus、Yunnanilus)大约起源于89.52Ma。在高原鳅属和岭鳅属平头种组内,第一次的多样化事件大约发生在65 Ma左右(~50–80Ma),包括高原鳅进化枝C1–C2、岭鳅属叉尾种组第二次多样化事件大约发生在35 Ma左右(~30–40Ma),这与该时间段内印度次大陆与亚洲板块的碰撞事件所导致的青藏高原的第一次隆升以及气温变冷事件相吻合。因此,可以初步推断出,洞穴型高原鳅属和岭鳅属物种的形成和多样化事件与青藏高原的隆升事件所引起的地质改变尤其是喀斯特洞穴型地貌的发育有关。4.洞穴鱼类的分子适应机制通过对高原鳅属和岭鳅属洞穴类型进行选择压力分析,结果显示其洞穴类型部分蛋白编码基因受到了正选择,说明洞穴类型均在线粒体基因组水平发生了加速进化,筛选出高原鳅属2种(ATP6和ND5)和岭鳅属9种(ATP6、ATP8、COI、COⅡ、Cytb、ND3、ND4、ND4L、ND5)受到正选择的基因。ND系列基因可能在指导线粒体调控洞穴鱼类脂类合成储存能量上起着重要,而ATP系列基因可能在调控洞穴鱼类能量供应上起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王烈教授认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热袭肺证发作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肺脾肾虚以及风、气、痰、瘀有关。外因为风,病机关键为气逆、痰阻和血瘀。当以哮论治,明确提出"久咳痰
[目的]听神经瘤作为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听神经瘤的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目前随着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作为神经功能定位的金标准,神经电生理技术以广泛
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是知识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科技创新是企业乃至国家的发展引擎。在这样的背景下制造企业或是以制造为主要业务的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承载的信息量急剧增长,“信息过载”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搜索引擎目前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由此产生了个性化推荐系统技术。个性化推
目的调查了解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希望水平、负性情绪、疲乏现状;探究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希望水平、负性情绪及疲乏的相关性,分析疲乏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
目的:明确丝素蛋白(silk fibroin, SF)/聚乙醇酸(Polyglycolic acid, PGA)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应用的可行性,以及SF/PGA支架孔径与细胞接种密度的最优参数。方法:采用共轭
会议
目的线粒体分裂和融合、线粒体自噬等的调控在维持线粒体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而线粒体稳态是维持细胞功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K
创新自出现以来一直在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封闭式创新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开放式创新应运而生。开放式创新突破了企业的边界,整合了内外部资源,缩减了创新的时间和成本,提升了创新的效率。开放式创新平台是开放式创新重要的平台承载者,为开放式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其中,创新参与者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创新参与者是开放式创新平台上最活跃的因素,他们可以在平台上交流讨论、共享资源,为开放式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是两系法杂交水稻发展的基础,其雄性育性的光温调控机理一直是两系法杂交水稻基础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组先前的研究发现,脂类物质参与光敏雄性不育水稻D52S和
制造业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怎样实现智能、绿色、服务和生命周期的延续。为全面实现这一转型,关键在于提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尽管工业互联网与开放式创新理论给制造业企业实现转型提供了想法与思路,然而其中的关系还需要深入探究。全球经济形势风云变幻,我国推行“双创”,打造“中国制造2025”的经济战略,我国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提升对工业互联网的依赖是有目共睹的。因此,要实现“中国制造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