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内皮素-1的实验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一种多因素致病的视神经疾病,与多种全身性疾病相关联。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各种疾病最终造成视神经血供减少,引起睫状后动脉分支阻塞而使所属视神经纤维扇形严重缺血、甚至梗死。内皮素-1(ET-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血管活性物质,其强烈而持久的缩血管作用及广泛的非血管效应已引起临床各科的普遍重视。目前,国内外报道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与眼后节内容物匀浆液ET-1、血浆ET-1关系以及治疗的研究较少,因此本论文设计相关实验研究,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首先除正常对照组的SD大鼠外,其余的SD大鼠均采用光动力诱导法制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再通过检测眼后节内容物匀浆液ET-1浓度、血浆ET-1浓度,讨论NAION与ET-1的关系。最后用尼莫地平注射液与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干预血浆ET-1与眼后节内容物匀浆液ET-1,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与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干预前后血浆ET-1与眼后节内容物匀浆液ET-1浓度变化。   结果:光动力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ET-1、眼后节内容物匀浆液ET-1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动力模型组不同时期血浆ET-1、玻璃体ET-1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光动力模型组、复方樟柳碱组血浆ET-1、眼后节内容物匀浆液ET-1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光动力模型组、复方樟柳碱组血浆ET-1与眼后节内容物匀浆液ET-1浓度均在第3天达到最高,随后有所下降,持续在一个较高水平。   结论:①NAION与ET-1互为因果关系②眼后节内容物匀浆液ET-1浓度、血浆ET-1浓度变化随NAION病程的变化而变化,均在第三天达到最高浓度,随后有所下降,持续在一个较高水平。③尼莫地平注射液与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可降低血浆ET-1、眼后节内容物匀浆液ET-1的浓度。
其他文献
目的:初步探讨大解毒颗粒对体表感染性疾病的抗感染机理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1)采用体外抑菌实验(平皿扩散法)测定对创面常见致病微生物(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溶
从南湖红船扬帆起航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驾驶着这艘红船,已经驶过了96年的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96年里,神州大地风云激荡,钱江两岸沧海桑田,浙江儿女在极富传奇色彩